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变美就能升职加薪收获爱情”“不好看是因为你又穷又懒”……这些鼓吹“颜值即正义”的医美广告终于要凉了。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要求重点打击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的广告,引发舆论关注。
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什么是社会良好风尚?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应当崇尚拼搏进取,尊重多元审美。公然宣扬变美就能如何如何,言外之意是人不需要努力奋斗,用不着充实头脑,只需要有张好看的皮囊就够了。这种价值观显然是扭曲、病态、非理性的。至于什么是“美”,广告为了推销服务,会把美框定在极为局限的范围内,从芭比眼锥子脸到精灵耳微笑唇,反正一般人都能被挑出“值得焦虑”“需要改造”的地方。从结果上看,且不论项目是否足够安全,宣传本身也会无形中促使社会审美观念趋同,背离真实而富有个性的美的表达,对三观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负面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不能任由广告塑造我们的五官和三观。为什么这种广告能够大行其道?受众未必不知道这类广告在渲染焦虑情绪,但有可能正处于焦虑状态,对现状不够满意,希望变美取悦自己和别人,想要拥有爱情、升职加薪。广告刚好踩中了人们的痛点,把焦虑情绪无限放大。如果把视角放宽,就会发现大打焦虑牌的远不止医美行业。比如以前有教培机构宣称“你不送孩子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营造教育焦虑;卖瘦身产品的商家鼓吹“我刷刷腿就瘦了20斤,你呢”,挑动身材焦虑;信贷平台广告刻画“没钱就会被所有人嫌弃,想花钱就上某某平台领取‘备用金’”,渲染财富焦虑……除了针对容貌焦虑整治医美广告,也需要从受众角度审视各种焦虑,让我们在面对各种话术时多一些定力。
社会上的确存在诸多刻板标准,职场在学历上设置门槛,婚恋中总有人在意对方外貌和资产,连影视剧里都在按照套路刻画“美丽”“幸福”“成功”,身处其间,产生焦虑可以理解。虽然适度焦虑可以促使人进步,但仍应当想一想,我们背负焦虑究竟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想法,还是想要迎合社会上某种特定标准?这些标准是否合理?鼓吹它们的人究竟是为了你好,还是为了从你身上多赚些银两?有观点认为,医美广告只是说出了“实话”,现在就是“看脸”的时代。现实或许如此,即使改变整个社会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能够确信自己的想法,包容他人的个性,同时拒绝别人用某种狭隘的标准审视自己。如果人人都能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鼓吹焦虑的广告又怎么会有容身之地。
完美往往是苍白的,差异才能够造就真实而多彩的世界。与其强调外界因素有多难以摆脱、广告营销多么洗脑,不如从摆正我们自己的三观开始做起。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