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

这些职场综艺集体「糊」一点也不奇怪

时间:2023-04-26 17:43|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Q2职场综艺密集播出,但没有一个是有热度or口碑的。我最近点开《上班啦,妈妈》追完了两期,以为职场妈妈自带群体标签热度,但如果不说根本没人知道,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两眼一黑。

  这档节目的立意和出发点本是为了解读工断女的困境,展示全职妈妈→职场妈妈的剖面,给其他普通妈妈们提供新的视角。

  节目里的三家公司横跨广告、食品、旅游业,每家公司让6个妈妈面试,最终留下3位来做项目任务PK,只有一个妈妈能拿到正式offer。

  从面试开始就离谱,正片一上来用一堆数据来分析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的困境,妈妈们也说因为经济压力不得不重新工作,但没有一个人看上去是差钱的,多半孩子也不是自己在带,有24h保姆。

  她们的学历一个比一个厉害,国内小本科很少,基本有海外名校镀金,人均硕士。

  在没有离开职场之前,她们服务的公司和品牌都是能叫上号的,甚至是行业从业者的理想天花板。比如面试伟门智威的,有个服务了奥美10年的妈妈。

  还有老凡尔赛说不知道怎么就运营出了千万粉丝的自媒体网红,她已经有了粉丝基础,节目播出的弹幕全是刷她,姐姐好棒姐姐好可,观众用追星视角来看她。

  隔壁《初入职场的我们》里的实习生,也大多是小网红,刚播出的时候就被网友调侃这不是职场综艺,明明是职场选秀。

  看线上这些节目,你会深刻认识到,这当真是个越来越“卷”的社会。就像看了现在培训机构的宣传,你也会觉得牛娃遍地,自己的孩子最差劲一样。

  严重怀疑项目搭建初期,首先画的是人设图谱,再去框选素人,大家结合各自的能力来演好这出戏。

  这个节目的正片部分,一上来就剑拔弩张,好好的面试环节硬生生凹成了宫斗现场,大家都是绵里藏针,明枪暗箭。真实的职场真不这样,望周知。

  一个有过多年职场经历的人,好不容易拿到实习offer,竟然在上班第一天就迟到,然后我还要听观察室的明星就“迟到”的问题辩驳10分钟。

  在点评完“上班第一天就迟到可以被允许吗”这个似是而非的话题之后,热依扎说欣赏那位迟到的妈妈,因为她没有解释,紧接着节目强行上“做错了就认,不解释”的职场价值。

  第二家食品公司安排了一个干啥啥不会,但创意天马行空,行动可可爱爱的小白人设。宣称零工作经验。

  任务下发之后,只有她一个人激情摸鱼,吃吃喝喝,没有认真准备,最后只交了一页PPT。

  名校毕业诶,问PPT是用什么软件打开......即便只有一页PPT,但她的idea最厉害,最有灵气,最另辟蹊径。

  隔壁《初入职场》也没好到哪儿去,一样的剧本感满满。张翰作为老板临时替换题目,管理安排分配不公,做领导做到这个份上,观察室里的董明珠还要给他吹彩虹屁。

  节目想让观众看到的,不是干货和价值感,更多的是实习生的张皇失措,可以“看到好戏”,才能把综艺效果拉满。

  综艺节目有脚本,有冲突感都很正常,它是话题的出口,但最基本的原则,难道不是是遵循职场日常逻辑么?

  上班该不该迟到,研究生值不值得读,要不要当着领导的面戳同事的软肋,Z世代的职场新人越来越佛系是好事吗......

  《上班啦妈妈》面试环节的高频问题,是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说来说去还是在用俯视之姿看待身兼多重属性的职场女性。

  这个话题问多了就烦了,就像有人说的,从来也没人问男性如何去端水,仿佛他们为家庭在冲锋陷阵,但女性无论如何都会被客观因素困住手脚。

  《上班啦妈妈》几乎把聚焦在妈妈们身上的问题都搬出来讨论了一遍,也不管和节目里的情节捆绑是不是契合的,比如会突然讲到职场妈妈喂奶挤奶的困境。

  她说“内卷”的原因是因为年轻人的惰性造成的,那场对话的标题写的是“苏芒揭露内卷的实质”。

  就怎么说呢,时尚圈本就是不那么接地气的地方,作为时尚圈女魔头,苏芒在商业版图上是成功的,但她的骄傲,从她理解的“内卷”就能看出来了。

  节目原本想让职场前辈给年轻人树立榜样,然而不讲基本法地去搬运话题,往往只能起到反效果。

  不管是新人职综还是妈妈职综,扎堆而来却“糊”得很平均,最大的问题可能也是没有什么同理心。

  《上班啦妈妈》里,你看一群欲念并不强的人在有固定脚本的综艺里演戏,就只有一个感觉,可以,但没啥意思,你不会觉得她们有多需要这份工作,总觉得在走流程。

  看《offer》,包括我们此前推荐过的《超级实习生》,你能感受到那些人对一份工作的迫切与真诚感熠熠生辉。

  我们可以看到职场人应该具备的技能与品质,并没觉得它在贩卖焦虑,反而,看到那群人为了项目努力认真,哪怕自己不具备优秀的个人条件,也会觉得节目对自己来说有可借鉴之处。

  另一个是情绪带动,看《good people》《offer》也好,《超级实习生》也好,最显性的感受是有代入感,项目DDL警告时你会跟素人一起焦虑;组队团战,你会想看到自己喜欢的新人得到好的评价。

  而且,《offer》引起舒适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这是一群新人,却各有所长,团队合作和个人作战时都讲基本法。

  节目没有过分强调男女性别的差异,也没有从一开始就强化女性在那个行业的弱势地位,更没有弱者逆袭这种爽文做派让你满腹焦虑。

  比起各种弱势、逆袭剧本,对大部分人甚至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来说,职场就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聚焦全职妈妈的职场综艺,对标的观众是有相同困境的女性,但这节目从素人到明星观察员,没有一个人能代表这种困境。(女性明星观察员是乃万、程莉莎和热依扎)

  明星工种的特殊性,也注定无法共情于素人职场生态。所以没有太大的实操价值,也给不了都市打工人设身处地的职场建议。

  毕竟,真的想看建议,我甚至觉得不如去看杨天真女士日更的抖音,那些职场tips比假大空的综艺效果来得更诚恳,实操性也更强。

  另外的迷惑点在于,自从《姐1》爆了之后,综艺创作集中在女性身上,大家总觉得能以这个类型为切口,制造下一个综艺爆款。

  女性节目太多,婆婆妈妈姐姐妻子,甚至连职场节目都开始想方设法从女性下手。

  国产女性职场剧没拍明白,金句输出全靠台词渲染,大道理堆砌,指望观察类综艺掀起水花,做到真正尊重女性,也真正贴近我们的日常,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编辑推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