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职场

25岁35岁4都会遇到的职场问题务必重视!|职小白

时间:2023-04-21 06:16|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现在的职场人,真的是前有高山后有猛虎,推不倒山打不过虎,想翻山越岭还力不从心。

  今天就想来聊聊,关于这种“职场焦虑”到底从哪里来?并为大家提供几点的破局办法,提升职场竞争力。

  很多人都订阅了很多学习类公众号,有营销类、阅读类的、时间管理类、运营类、

  企业管理类等等;买各种关于写作,关于逻辑提升的书;利用工作间隙和下班时间进行“充电”。

  朋友公司的实习生Cindy也不例外。被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源“狂轰滥炸”的她,天天把失眠、焦虑挂在嘴边,手头工作却都只是应付了事,差强人意。前段时间和她聊天,说是毕业后就在一个杂志社做着编辑工作。现在算起来毕业两年,看到同学要么研究生毕业,要么在工作上小有成就的时候就会非常焦虑。她扬言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我接着问她往后想做什么,她都没有自己的规划。

  其实,没有目标再怎么学习也是瞎忙活,就如同始终漂浮在知识的洋流中不得靠岸,当学习疲惫的那刻,焦虑感就会更甚。

  目标,会让你与同龄人在工作3-5年内拉开差距。从个人奋斗的节点上看,一个人线年左右,其中最重要的也就前10年。

  工作1-2年,初入职场时期。有目标的人已经走在规划好的道路上,而没有目标的人就只能选择“迷茫”、“徘徊”或是“先就业再择业”,毕竟“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笃信着张爱玲说过这句话的他们,在这条弯路上亏损了大概一年的工资。

  工作3-5年,差距形成期。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不断加深的,有些人会坐上中高层管理者的位置,但那些频繁跳槽再开始漫无目标地寻找职业方向的人损失了当前阶段的职业沉淀,毕竟丰富的经历并不代表深厚的经验。

  工作5-10年,两极分化的定型期。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在经历从未停止的迷茫后,对工作和生活也变得越发麻木,这个时候损失的也就是无数机会和成本了。

  怎么才能有高收入,其实都是规划出来的。你可能无法想象支撑一个90后女孩拿到年薪100万的动力,是在电脑旁贴上便利贴:

  当你焦虑地踌躇徘徊,想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时候,别人早就在几年前规划好了未来。害怕未来过得比别人差的人生,却从不考虑现在一个怎么去努力,整天去想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意义呢?

  总之,想要破解焦虑的首要办法就是给自己设立目标。不管只是一个独立完成运营策划报告的小目标,还是想要让自己说服用户购买突破千万的目标,又或者是能够形成自己的编程知识体系的目标;所有工作开展前都需要目标,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有明确的计划目标管理。

  在目标管理中,有一项原则叫【SMART】原则,我觉得我们在制定目标都应该参考:

  比如前段时间非常流行王健林说的一句话,“想做世界首富,这个奋斗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用几年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到了以后,下一个目标,再奔10亿、100亿。”

  确实经济发展与城市中产阶级崛起的大时代背景下,以首富身价王健林怎么实现这个小目标的呢?

  如果万达上市,仅仅万达商业市值估算就有数千亿元。一个亿,不就是万分之五么,对于首富这个目标是具体可行的。如果万达在近几年慢慢稳步提升,大概要5年就能实现一个亿,这个目标也是具有时限性的。

  不上不下,造成了不尴不尬。“前后夹击”的现状让越来越多职场人意识到,没来得及提升自己,就已经 out了。但你真的来不及了吗?

  同样,在许多人看到同龄人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一定成果时,估计内心里就留下了一个字“快”——快点让所有知识都钻进我的脑海,快点让我做出点成绩。其实,你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急于过‘标配’的人生。“30岁而立,得有车有房有家,年薪30万+”,这就是关于世俗对 “成功” 的桎梏。

  曾经遇到一个才 20 岁出头热爱摄影的姑娘。她游历过 16 个国家。每个国家她都会停留一段时间,拍拍照片然后拿去卖钱,当攒够了钱,再去当地著名的学校学习摄影。当时我很惊讶,问她:“这样的漂泊的生活,真的可以找到好工作吗?”她淡然地回应:“我现在经历的事情就是我最好的沉淀。”她可能不是很有钱,但非常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对,就是这个道理,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经历过的才是自己的,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学,那么下一个自己必然比现在这个自己要好得多。

  还有一些人之所以焦虑,并不是因为没有目标,相反是目标太多了。这部分人意识到竞争的激烈和残酷,抱有“忧患意识”,他们提高自己竞争力的做法是看哪个行业赚钱,就去学相关的技能。然而同时定下太多目标的结果是:要么把自己累成焦虑症,要么因为无法一一实现把自己愁成焦虑症。更是无法专注,容易让自己学学这个,做做那个,浅尝辄止,到头来也是没能做成一件事。

  天赋聚焦法,培养一技之长:你的天赋在哪,你的目标最好在哪,围绕天赋制定的目标,实现起来很可能事半功倍。同时因为天赋之力,很容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培养起自己的一技之长,成就个人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时间聚焦法,一个阶段集中一个目标:我们可以有很多目标,大目标小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但最好的是在一个阶段内同一个属性的目标不要超过一个,用尽全力来完成一个目标,比到处挖坑要好得多。

  重要性聚焦法,价值最大化: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如何选择,这就涉及到目标的重要性分析,是否在所有目标中,实现它带来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与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又是否匹配。

  美国人诺埃尔·蒂奇将人的知识技能分为了三个层次:舒适区(已经掌握的知识),学习区(有一定挑战的知识)和恐慌区(暂时无法学会和掌握的知识)。

  而我们有时候会既想要获得成长,拼命努力,但实际上却一直在舒适区里徘徊,不断用功的只是那些我们已经熟练掌握或者基本掌握的知识,即便看到机遇也不敢做出突破,导致的结果是并没有在理想的状态下获取相应的成长。

  要摆脱这种由于内心的矛盾所导致的焦虑,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主动发现。通过对环境的了解和思考,研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来让自己逐步习得学习区的知识,并且向恐慌区迈进。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任何一个职场人想要获得突破,一定需要走出舒适圈,用更高要求来审视自己,突破自己。

  柳传志的女儿柳青,从高大上的投行高盛出走,自己做滴滴打车的CEO,当被问及过去生活和现在生活的不同,她说,“原来住四季酒店,现在住汉庭;原来坐头等舱,现在坐经济舱;原来不求人,现在要求人。”她离开了擅长且熟悉的金融圈,在创业初期,更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开始了“滴滴”的征程,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就改变了传统的打车出行方式,让更多的人用上了“快车”、“顺风车”等,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无独有偶,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也从做了十年的媒体行业转而创立了摩拜,再次用行动和理念颠覆了现代人的出行方式,她也从来没有什么创业的经验,为什么一创业就能成功,而且是一家估值100亿元的独角兽企业呢?善于抓住机会、勇于改变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一定是她成功的潜在基因。

  你觉得他们很厉害,是因为对方已经走过层层迷雾,率先到达前方而已。她们独特的经历,恰恰是让成功从“胁迫”到“主动”的一次精彩“逆袭”,走出舒适圈,迎来了更美好的新生活。

编辑推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