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验

从1882到1931一群外国人对汉口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时间:2023-05-16 04:57|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随着苏州、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的对外开放,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长江流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热点。作为华中重镇、湖北对外开放龙头的武汉市在这股扑面而来的开放浪潮中必将以其古风新韵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样,作为华中腹地对外开放产物和标志的武汉海关也一定会迎来它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支持武汉、湖北乃至整个华中地区的对外开放作出更大的贡献。

  武汉关的前身是江汉关。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汉口成为开放口岸。1862年1月1日,江汉关诞生。

  历史上的江汉关,除管理汉口的对外贸易外,在湖北境内还统辖宜昌、沙市两关,长江上中游的重庆海关、长沙海关、岳阳海关、九江海关、南昌海关也一度纳入它的管辖范围。江汉关的职能包括货运监管、征税、港务、航运、邮政、气象等。

  江汉关是旧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产物,也是旧中国屈辱史的见证。江汉关历任税务司绝大多数为外国人,所有高级职员由洋人担任。同时,江汉关的设立,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汉口对外贸易的发展。从1865年至1895年,汉口港的进出口贸易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1895年到1931年,进出汉口港的国际货轮每年均在2300~2400艘之间,年进口总吨位最高时超过800万吨。由此,汉口博得了“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就是江汉关留给我们的极其珍贵的文献记录。它由穆和德等5任税务司执笔,全面记载了1882一1931年汉口对外贸易、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发展、演进,是这半个世纪里汉口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全景式图景。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的科研工作者在皮明庥副院长的主持下,多方寻觅资料,认真组织翻译,使这些为尘埃所覆盖的文献终于能与读者见面,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们也相信,这些报告的问世不仅会为史学工作者所珍视,也必将对当今武汉关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浦东开发,三峡工程上马和武汉、黄石的相继对外开放为契机,长江流域已进入了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为了适应湖北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国家海关总署已批准在宜昌、沙市重建海关机构,在襄樊新建海关。此外,黄石和武汉国际机场的海关申请工作也正在抓紧进行。可以想见,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华中为依托,由四周新关所拱卫,武汉海关必将重现昔日“华中第一关”的历史风彩。

  当前,武汉正在向国际性城市的目标迈进,《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的问世,不仅有助于我们研究近代武汉经济与社会,而且也为当今武汉国际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重大的现实问题往往需要从历史的深度上进行论证,这对于把武汉建成国际性城市的跨世纪宏伟工程亦复如此。但愿本篇的问世能为此略尽绵薄之力。

  图书简介:本书是江汉关1882—1931年5个10年海关报告翻译本的全集。这里没有中国传统史籍关于近代汉口富有诗意的描述,留下的是50年里这座华中大埠以进出口贸易为核心,旁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军事等事关成长另类故事。它的不一样在于,呈现给读者的是翔实的数据,是关于这座城市年轮的写实纪录,也是一群外国人对汉口与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出自当年执掌江汉关业务的英人之手,其视角与立论未必准当,这是要读者自己甄别和取舍的。但它从1882到1931年,每10年作为一个时段,概述汉口开埠后的外贸、经济和社会,确实汇集了大量资料、数据,而许多数据、资料在国人著述或报刊中是没有的,因此弥足珍贵。本书原为1993年出版的《近代武汉经济与社会——海关十年报告(江汉关)(1882—1931)》,此次出版改名为《江汉关十年报告(1882—1931)》。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