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金融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

时间:2023-04-21 01:06|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共中央在“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决策,而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金融是现阶段金融经过数字化转型发展起来的新金融业态,是金融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潮流下的必然结果,因此,在金融领域提倡金融数字化转型也是必然的。 从大到五大国有银行和小到各地的村镇银行无不声称在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然而,当我们仔细追踪下去,就会发现他们各自心目中的金融数字化转型内涵千差万别,反映了行业里对“金融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没有共识,或说,对其理解不到位或目标不清晰。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推进数字金融的形成、发展和成熟,对目标的理解和对实现目标路径的清晰认知是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明确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是一切努力的基础。那么,金融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为了完整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数字金融的一些重要概念有明确认知。例如,决定金融业态本质属性的六个维度都是什么?数字化指的是什么?数字金融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转型所需完成(数字金融业态的基本要求)的内容有哪些?以及如何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和如何规范数字金融的发展?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以下,笔者将就这些方面做简要的探讨。

  金融基本上是随着人类文明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可追溯的考古证据出自3800年前的古巴比伦),金融的本质是资源和价值的转化(这是对金融本质描述的最短定义。详细论述请参见笔者所著《零售金融风险管理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发展,金融的本质是不变的,但其业态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演变。为什么说金融业态表现形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如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而发展演变?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上个世界中叶计算机的诞生,和随之而来的磁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金融业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表现为大规模普及性的零售金融成为可能。 最显著变化就是上个世纪70-80年代美国和西方国家信用卡的普及,还有零售信贷如分期业务大规模进入了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发展变化带来的是:金融机构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推进自身转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最后生存下来;反之,未能抓住历史机遇进行有效转型的被市场淘汰。历史告诉我们,金融业态的变化是金融自身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十字路口,面临抉择: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前发展,新的金融业态 - 数字金融,呼之欲出,金融机构该如何推进自身转型以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要求呢?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数字金融业态的基本要素组成,如何使自身拥有这些基本要素?

  纵观金融发展史,金融业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其本质要素性质一直未变,但其运行形式已完全不同了。那么,金融业态的本质要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循着下面的逻辑进行总结:金融服务社会,首先必须符合政府和市场制订的规则,进而,开门做生意。其次,要考虑如何获客,即,要考虑客户在哪里、如何触达、如何决策?再次,要争取长期服务所获客户,这样,对存量客户要考虑如何维护、如何提供更多的服务?最后,这一切必须回答如何有效交互、如何有效决策?上述这些必要的考量对任何时代的金融都一样,因此,它们就是金融业态的本质要素。 我们可以这样分类提炼:“必须符合政府和市场制订的规则”是业态环境;“开门做生意要考虑如何获客”是运营基础;“其次,要考虑如何获客,即,要考虑客户在哪里、如何触达、如何决策?再次,要争取长期服务所获客户,这样,对存量客户要考虑如何维护、如何提供更多的服务?最后,这一切必须回答如何有效交互、如何有效决策?”是关于信息处理、交互模式、决策模式、和客户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可以将上述提炼总结为六个维度来表达这些本质要素所对应的不同金融业态。 这六个维度的不同内涵标志着金融业态形式的变化,同时,也是金融发展阶段的标志。这六个维度的具体描述如下:

  1)业态环境 –指的是金融机构营业形式所处的环境,例如,实体店的形式还是虚拟店的形式,是政府组织还是私人组织、参与经济活动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等。

  2)运营基础 –是指如何获客、如何服务客户,例如,是以在社区开设网点形式还是以无网点的互联网形式。

  3)信息处理 –是指交易信息如何获取和处理,而交易是指客户和金融机构进行的任何活动,获取和处理方式由手工纸质记录计算到互联网线上获取和系统自动整理更新计算。

  4)交互模式 – 是指客户和金融机构是如何交流的,包括服务和被服务的,例如人、人交互,即客户和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之间的交互,人、机交互即客户和金融机构的网络或系统交互,也有人人、人机组合交互。

  5)决策模式 – 是指金融机构服务客户是如何做决策的,例如基于信用、法律保障为基础,按契约模式人工做决策,也有基于数学模型和量化最优规则做决策的。

  6)管理模式 – 是指金融机构如何管理客户,例如,通过定期回顾和回访客户的手工管理,也有通过数学模型和量化最优规则,系统自动选择和触达客户来实时管理,当然也有手工和系统结合的管理。

  1)业态环境 – 现实物理社会:是政府和私人组织下的实体组织形式,在现实物理社会经营(相对互联网的虚拟社会而言)是其主要营业环景。

  2)运营基础 – 机构网点:是以线下实体网点的形式,主要是在社区设置机构网点。

  3)信息处理 – 客户人工提供,机构存档实体件:通常要客户提供纸制基本信息和服务要求,然后,后台人工或系统处理经典的结构化数据。

  4)交互模式 – 人人交互:基本上是客户和客户经理交互,主要服务客户或满足客户需求等活动由客户经理来落实。

  5)决策模式 – 人工决策或人工干预:金融机构决定对客户的服务决策,通常人工参与决策机制并由客户经理实施执行。

  6)管理模式 – 人工介入:金融机构管理自己的客户包括提供各种服务、产品、促销等通常由客户经理参与,很多情况下由手工干预的管理,例如,写程序产生名单、实地、或电话触达、或客户经理搞活动或上门交流等。

  今天的中国,仍有很多金融机构,其主要运营方式仍可划为传统金融模式,这主要存在于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各种中小金融机构中。这些描述揭示了传统金融业态六个维度的内涵,实质上是刻画了传统金融的运营模式。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前述的六个维度可以从本质属性上划分金融业态,从而使我们能更清晰的触摸到金融发展演变的脉搏,掌握其发展演变的方向。

  通过金融业态六个维度的发展演变,可以断定金融必然向数字金融发展(下面一节将更详细论证为什么),其发展演变的主要标志就是金融在六个维度上的数字化转型。这里涉及两个名词:1)数字化,2)数字金融。不能仅仅按流行的普通汉语词义来理解数字化和数字金融,而要从它们内在所包含的技术和金融含义来理解。要理解数字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可以用金融的六个维度来刻画。而数字化指的不是(早年上个世纪50年代计算机问世时)所有可用0、1比特记录在计算机的过程。那么,数字化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在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中,数字化的确切含义包含了如下三个方面:

  “可度量化”指的是可将非结构化数据,如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转化成可度量和可计算的结构化数据;“量化的最优化”是指可以运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定量的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而“系统自动执行的决策管理”是指可以将经典分析、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所构造的预测模型、量化的最优化决策、以及其他专家模型决策部署在系统上自动实施执行。就当今科技的发展阶段来看,数字化的三方面含义完整和准确刻画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当然,也适用于金融。金融六个维度的数字化运用,将从本质上改变金融业态,使金融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称之为数字金融阶段。例如,业态环境的数字化,意味着业态环境不再局限于实体的物理社会,金融服务可以延伸到互联网虚拟社会、物联网、以及未来的元宇宙;数字化交互,意味着交互模式不再局限于人人交互,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数字化交互,如线上交互、人机交互,元宇宙中的机机交互;在金融产品设计和落地上,再也无需受到物理的距离和时间所限制,在各阶段的交互中,也没有所谓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所框定的局限了等等。全面数字化后,数字金融的六个维度,将呈现更多新内容、与传统金融完全不同的、全面丰富的形态,具体表现如下:

  2)运营基础 – 机构网点;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生态(模式化、标准通用的,诸如智能模式、智能数据、智能算法、智能系统等等)。

  3)信息处理 – 客户人工提供,机构存档实体件;大数据、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生物模态等等。

  4)交互模式 – 人人交互;数字化交互(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交互)。

  以上的概括性描述中(每个维度都包含着传统金融对应的维度内涵,用分号分开),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即所有传统金融所能做到的,数字金融也可做到,并且做的更高效。这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是数字金融带来了崭新的内容。下面描述数字金融六个维度内涵中,只对数字金融本身带来的新内容做简要描述。那么,每一个维度在数字金融阶段带来的新内涵具体都包括什么呢?以下是对数字金融所带来新内涵的简要说明:

  1)业态环境 - 现实社会、(移动)互联网环境、物联网、元宇宙:再也不受物理社会的限制,没有时间和距离的概念;对所有人,任何服务都是触手可及;已经没有动产的概念,所有动产都是不动产;金融市场和运营环境极大丰富,包括数字人交易在内的多种新市场出现。

  2)运营基础 -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生态(模式化、标准通用的,诸如智能模式、智能数据、智能算法、智能系统等等):运营基础极大扩张,设计产品和服务可以基于实体和实体、实体和虚拟、虚拟和虚拟(各种形式的O2O )均无障碍;客户、市场、和客户管理呈现形式极大丰富,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使得各种创新一致有效。

  3)信息处理 - 大数据、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生物模态等:各种状态、行为、交互均成为数据,国家数据法律也相对完善;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各种形式生成的数据,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下均可被有效处理,效率和精准度都有显著提升。

  4)交互模式 – 数字化交互(人人交互、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交互):完全超越了人人交互,在各种信息汇集下,客户对应的数字人,其资信表现是几万到几十万维数据向量,而其所发起的任何交互请求表现为一个分量或多个分量的事件触发;同理,机构所发起的任何决策和管理动作也是其一个分量或多个分量事件的一种触发,完全可以实现客户、或机构、或客户和机构选定的任何交互形式。

  5)决策模式 - 系统全自动数字化决策:机构可以完全基于数字化决策,通过实时的或事件触发式的交互,即时的获取信息并实时处理,通过相应的模型和最优策略,实时做出决策,同时通过交互平台或渠道及时推送给客户。这一切均被部署在统一的决策平台上,决策实施过程无需人工介入。

  6)管理模式 - 系统全自动数字化管理:类似于上面的决策过程,机构依据客户的全息图(各方面信息),管理目标,应用各种分析工具(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全面分析客户,设计实现管理目标最优化的最优决策,将决策规则在管理平台上部署实施。而日常的管理工作就在规划下自动运行,整个过程,无需任何人工介入。

  上述六个维度的确切含义完整的刻画了何谓数字金融,我们也可以用读者熟悉的形式给出数字金融定义的文字描述:

  数字金融定义 - 在全环境(包括现实物理社会环境+互联网虚拟社会环境+物联网环境+元宇宙)中,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以数字化交互、信息处理、决策、管理为主要运营模式的金融业态。

  明确数字金融的确切含义十分重要,它可以使我们准确定位问题,可以提高交流效率,可以看清具体推进的方向。夫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一些讨论数字金融的文章、评论、和论断,由于对问题的关键概念如数字化和数字金融没有完全把握,经常出现自相矛盾、以偏概全、不知所云的现象;而这些只会为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带来噪音。 数字金融的新内容反映了金融发展到新阶段过程中必然发生的演变,其标志是更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使用,同时,数字化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人们行为的改变和市场的改变,这样,金融也必须改变,而其数字化转型也就是自然选择了。因此,金融机构如果不积极求变,相当于放弃市场,那一定会被历史潮流甩在后面,这是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面对这一发展趋势,我们的选择是确定的: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顺应发展潮流,推动自身的变革。如何知道金融会这样发展呢?回答是:一切都正在发生中。

  纵观金融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必然推动金融的发展,并促使其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一个简单的现象揭示今日金融发展的背后逻辑:一天24小时里,人们除睡觉和工作外,80%的时间花在了手机上(以我国为例,保守估计手机使用的渗透率高达80%,2018年12月的统计,移动互联网用超过11亿,单日人均使用手机时长超过6个小时)。科技带给人们手机,结果改变了客户行为,形成了新流量集聚地 - 互联网。如果金融机构仍然以机构网点为主要获客基地,他们将发现来网点的客户越来越少,逐渐没有新增生意了。这个现象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诸如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经济活动和外在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些变化带来了人们行为模式的变化,而人们行为模式的变化又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这个新的市场需求造就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诸如,更多、更新的市场机会,而新市场的涌现,和旧有市场的消失,推动了金融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化(详细论述请参见笔者所著《零售金融风险管理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的必然结果,反映在金融业态上,就是在前面所谈到的六个维度上由传统金融业态向数字金融业态转变。例如,当流量积聚的形式由实体形式变成虚拟形式,人们不再要求物理形态的人必须亲自到现实体验,取而代之的,只要他的线上cookie曾经出现在虚拟的流量网页即可;而这样的要求,对客户或潜在客户来讲极其便利,仅仅一键点击之遥。由此可知,虚拟环境会形成更大的流量集聚地,从而,更有利于获客;很自然的,金融服务也就必然延申到虚拟网络里,这样,业态环境维度也必然包含互联网虚拟社会,以及后来的物联网,元宇宙等。其他五个维度也是类似的逻辑,在数字化技术如系统平台处理算力、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推动下,也同样会发生深刻变化,从而形成了含有与传统金融维度的内涵不同的新内容。这些维度中的新内容标志着金融向数字金融转型的必然性,同时也代表了新的金融业态,我们称之为数字金融。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演变都不会停滞。人类文明的发展不会停,科技的发展不会停,人们追求幸福不会停,金融的发展也不会停。数字金融也会继续发展演变,通过其六个维度来观察,其发展演变的脉络更清晰。但所有的发展变化都来自两大原始动力:一是科技发展,二是人性对扩大自我掌控度的自然追求。在科技发展方面,那些顺应了人性(对扩大自我掌控度的)自然追求的先进技术得以发扬光大,从而改变了人的行为,由此,产生新的供给侧;而那些有违人性自然追求发展的所谓新科技则如昙花一现即被淘汰。在人性自然追求发展方面,人们会对现有科技力量所能做到的提出更高要求,或通过市场行为支持和鼓励那些顺应人性自然追求发展的事情,从而助力科技的发展提升。在科技、人的行为、新的供给侧的相互作用、相互引导、相互推动下,数字金融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如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的出现和成熟,将会使数字金融六个维度呈现更多新的内容。

  总结上述论证的逻辑,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 金融数字化转型是自然而然的必然趋势,可以精简为如下论述:文明推动科技发展,顺应人性需求的科技被广泛接受并占据市场,从而发展起来。发展起来的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新科技支撑的社会框架下,新的生活方式慢慢固化和新的客户行为慢慢形成习惯,例如,现阶段更多线上交易发生。旧市场无法满足新需求而被迫转型改造,新产品、新的金融供给侧催生新市场,这些新需求、新供给、新市场推动了社会进步(更高效、更便捷、更普及)。新旧交汇和新趋势逐渐取代旧势力,金融数字化转型必然发生,新的金融业态-数字金融逐渐形成,同时,呈现诸多新挑战,这一些新挑战又对科技和社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为数字金融业态注入强大发展动力。在更高的层次上,数字金融业态又会开始更进一步完善的新循环…。

  暂且不去讨论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就现阶段而言,金融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中,也均在六个维度上有表现,只不过,局限于科技发展阶段,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具体的说,现阶段数字金融(包含所有传统金融的功能)可以描述为如下:

  1)业态环境 - 实体社会,(移动)互联网虚拟社会: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环境已基本实现了全产品覆盖。

  2)运营基础 – 不依赖于网点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中数字化运营,获客、客户维护、等多服务管理也已基本实现。

  3)信息处理 - 数字化处理:对某些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也已基本实现;通过获得客户授权后,系统可秒级全流程自动的整合、分析、加工信息多方信息(万级变量和亿级关联关系)已成为事实。

  4)交互模式 - 数字化交互:以实现人机交互模式,即客户和机构的交互是由人机的数字化交互实现的。

  5)决策模式 - 系统全自动数字化决策:已完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包括运行已部署实施的策略,自动化决策接受、等待、拒绝,并自动化推送决策结果,以及实时运行结果监控,完全没有人工干预。

  6)管理模式 - 系统全自动数字化管理:已完全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客户,提供各种相应服务、产品、促销等,而后通过系统自动推送信息、分配、调度、分发各种服务,完全没有人工干预。

  这里完整的描述了现阶段已实现的数字金融,有些金融机构已完全实现了上述各项要求,甚至更多,例如,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行业中这些实践结果,用事实证明了: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今天,金融也必然进入数字金融发展阶段,即,金融数字化转型到数字金融是必然的。现在这个数字金融阶段仅仅是数字金融业态的开始,尽管呈现了诸多新内容,离理想的目标仍有差距,但金融转型的大方向极其清晰:即在金融六个维度上全面实现数字化。下面一节,将这个大方向进一步具体化,也就是在六个维度中的各个维度,最基本所需完成转型的内容都有哪些?

  金融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尽管金融本质不变,但金融业态在不断发展演变。而现阶段的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将推动传统金融业态发展到数字金融业态,这是由金融发展规律所决定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而其发展演变主要表现在金融业态六个维度上全部实现数字化,也就是说金融数字化转型目标就是实现数字金融,转型的全部内涵就是在六大维度上全面实现数字化。

  在金融六个维度上全面实现数字化,是任何一个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有明确清晰的认知和实现路径的选择,在这一点上,促使董事会、管理层、中层及基层统一认知和贯彻于实践是基本要求。具体说来,在认知方面,这个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数字金融是新型金融业态(崭新的观念、新的金融技能、新的分析技能;不是金融线上化、不是一个IT项目、不是科技应用、不是金融科技创新、不是科技驱动业务)、现阶段金融发展成为这种数字金融业态是由金融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3)正确理解金融数字化是金融的一个系统工程(顶层设计、产品研发、业务拓展、风险管理、运营管理、经营管理、基础体系等等)而非一个IT项目。

  5)正确理解金融数字化是金融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决策模式、交互模式的改变。

  1)从业实践:以客户为中心无业务线壁垒的全方位信息处理和决策掌控,用数字化理念更新或重构业务,如业务生态环境、产品设计、信息处理、客户运营、客户决策、和全面管理;例如,业态环境:现阶段,要扩大到(移动)互联网,使金融业务在实体社会和虚拟社会无缝连接。

  2)数字化思想:金融对金融从业人员,也是全新的知识技能训练要求,数字化思想培育和提升;可以在多种社会形态下,无物理限制(时间、空间)全方位实施如新产品、新服务、新运营;交互模式可以根据产品场景,最优组合式的选择人人、人机、机机交互,而信息处理没有局限,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均可以用于决策,等等。

  3)从业技能:更高超的和更加全面的“科学+艺术”技能要求(“科学”的普遍使用和“艺术”在更深层次的应用)。

  4)管理技能:全新的管理观念、全新的决策流程、全新的落地实施、全新的追踪监控…。

  因为每个方面都牵扯很多具体内容,上面的叙述旨在原则性方面,未进行详细论证,例如,如何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无业务条线壁垒的全方位信息处理和决策掌控”?笔者曾在一股份制银行尝试过,其思想如下:1)制定客户管理大纲,明确客户归属;2)按客户获取时间明确客户交互管理优先权权重和积分;3)构建统一信息决策平台。打破客户信息业务条线壁垒的关键是客户归属,在“大纲”里明确规定,客户,无论来自哪个业务条线,归属权只属于银行,任何业务条线都不拥有客户,而只能在银行的授权下管理客户。在这个客户归属大纲下,构建客户统一信息决策平台,将客户全方位信息(例如,信用卡信息、零售信贷信息、储蓄和理财信息等等)整合(笔者主持建设的客户统一信息决策平台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创新三等奖)。

  金融数字化转型,在六个维度上应该做些什么呢?作为例子,在系统体系方面做简要说明如下:

  1)业态环境:现阶段,要扩大到(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实体社会和虚拟社会无缝连接,要作为系统基础建设来完成。

  2)运营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简单视觉智能、简单背景识别、人工智能大模型如 ChatGPT)应用在运营各环节,以客户为中心的统一信息视图是基础。

  3)交互模式:将智能语音和客户交互、机器人和客户交互、系统间自动化交互、(机器人和机器人交互用)在实际的业务环节。

  4)信息处理:现阶段,文本结构数据、简单视觉智能、简单自然语言、简单背景识别、OCR等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各种其他大数据处理要用于业务实践。

  5)决策模式:构建系统一体化的决策平台来完成数字化全自动化决策,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用于分析和决策。

  6)管理模式:系统、决策平台、和多种交互平台有效链接来实现各环节数字化全自动客户管理。

  在这六个维度上,数字化方案设计,既要有公共基础部分,也要有业务条线的特殊性部分。而在业务发展的数字化实践中,要依据金融机构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更新完善“五大管理体系” – 政策体系、系统体系、流程体系、制度体系、和监控体系,特别的,机构内各业务条线要完善自身特有的五大管理体系,做到业务稳健、安全、高效的运行。

  金融数字化转型是促使其发展形成数字金融,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点,即数字金融阶段是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那么,如何保证数字金融合理、健康发展呢?党中央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方针中,表达了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二是“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数字金融是数字金融的一部分,党中央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方针,为金融界发展数字金融指明了方向。毋庸置疑,把握数字金融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是贯彻发展数字经济方针的重要方面;同时,要坚持规范数字金融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行业里,在领会贯彻这些大政方针方面,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理解的表述,造成行业认知不清晰。

  那么,目前的金融行业应该如何推动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呢?如何实现发展和监管两手抓?也就是金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我们认为,符合数字金融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以下五大原则应当首要考虑: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数字金融发展对社会要有利,对市场要有利,对客户要有利。这个原则看起来似乎冠冕堂皇,但实际上,合理性原则被破坏的例子还正在实实在在的发生着,例如,信贷市场,很多导流平台为了最大化自己的转化率做借据分发(即将客户的某次借据发给某个信贷合作方,而另一个借据发给另外的信贷合作方),使自己客户转化率提高,对自己平台有利,但对市场没有正面效用。因为增大了多头,而且是短时隐藏多头,扩大了市场风险;对客户也没有正面效用,因为容易让客户过度负债;由于客户和市场潜在风险都增加了,对社会最终也将是弊大于利。这个例子说明合理性原则是数字金融的基本要求,要坚决杜绝利用新的科技技术对社会造成潜在隐患。

  2)决策最优化 – 数据整合、量化指标、数据分析、预测分析、最优决策、表现追踪六部曲。

  最优化原则是一家银行、一个企业或消费金融公司等,自身要追求的,也是一定要坚持的。最优化是数字金融最显著的标志。尽管有些机构声称自己如何使用大数据来提高产出效率,但仔细掰开来看,其中还仅仅使用了数据整合部分,

  最优化原则是一家银行、一个企业或消费金融公司等,自身要追求的,也是一定要坚持的。最优化是数字金融最显著的标志。尽管有些机构声称自己如何使用大数据来提高产出效率,但仔细掰开来看,其中还仅仅使用了数据整合部分,与最优化要去相去深远。

  在数字金融阶段,信息完全至关重要。由于科技发展迅速,很多金融监管使用了一些开源软件、外包服务、以及测试不完整就上线运行的程序,这些都给信息完全防护埋下隐患。因此,有必要在数字金融阶段再次强调信息完全的重要性。

  1)既要坚持宏观审慎,也要坚持微观审慎,以现有监管架构为指导主线)以风险可控的小规模测试为方法,在监管透明的条件下,有序创新发展

  稳定性原则是金融机构必须永远遵循的原则,不论金融发展到什么阶段。因为金融市场的强关联性,因此,个体金融机构也必须遵循稳定性原则。在数字金融阶段,稳定性原则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此阶段被放大,所以,必须反复强调稳定性。

  5)新型技术风险 – 数字环境急速扩张(趋势是越来越快)带来很多技术挑战…;

  以风险可控的小规模测试为方法社会上有一种错误观念,以为工具或科技可以改变风险,这是极端危险的想法。从哲学层面来讲,风险,归根结底,是由人性熵的自然发展和环境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一本质是无法改变的(详细论述请参见笔者所著《零售金融风险管理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新的科技和工具或许会带来新的判别风险的手段但不会改变风险,同时,新的科技和工具一定会带来新的风险挑战,上述七个方面就是对在数字金融阶段新的风险挑战的概括。

  在实践中,新技术、新模式、新业务尝试,都应以风险可控的小规模测试先行为基本原则;在测试中,不断完善和规范整个实施过程,这也是一种强化监管的做法,也体现了“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原则。

  本文前三部分总结了笔者对“金融数字化转型到底转什么”的讨论,在结束此文前,笔者想强调,在现有信息基础建设、法律法规建设、科技发展阶段,金融数字化工作才刚刚开始。在继续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上,一定要对转型中的重要问题有清晰的了解。要对数字化、数字金融、转型目标有毫无歧义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而在落地实施上,要考虑到中国金融行业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步调和节奏,例如,在某些市场、业务种类、和业务环节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不可为了数字化而强行实施数字化,从而给业务带来风险。数字化转型和数字金融阶段的发展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认清方向,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全面完善的数字化金融一定是水到渠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