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折叠屏手机太新是噱头?这件事比全面屏做的时

时间:2019-11-20 14:32|来源:|作者:|点击:

硬件条件决定它能否存活,软件生态则决定它能否成功。

把大屏幕像书本一样折叠起来揣进裤兜,这件事已经不再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

一个月之内,国内柔宇科技、韩国三星电子,一前一后分别发布了自家的可折叠柔性屏手机,无论是柔宇科技的 FlexPai 还是三星的 Infinity Flex,都宣布产品量产在即,柔宇已经开售,三星则将在 2019 年备货 100 万部,厂商们来势汹汹。

从 2016 年小米发布 MIX 手机并提出「全面屏」概念后,近两年时间,手机厂商纷纷在这一方向上卯足了劲,苹果也在 iPhone X 上尝试了大胆的全新设计,似乎没有人觉得这一概念即将过时。但突然间,可折叠柔性屏手机作为挑战者陆续出现,似乎标志着新时代即将来临。

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数码爱好者,看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好奇和疑惑。好奇的是这种曾经在科幻电影中的产品究竟能带来哪些改变?疑惑的是这到底会不会只是厂商的一厢情愿?这种设备的未来究竟会怎样?要想知道这些答案,我们不妨一起看看,折叠屏设备的过去和现在。

全面屏之前吹起的风

罗马非一日建成,当很多人为柔性折叠屏手机争论,好奇它为何这么快就出现时,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是,柔性折叠屏手机这股风其实已经吹了很长时间。

我们今天看到的折叠屏是从柔性显示屏进化而来,施乐最先在 1974 年提出了柔性显示屏的概念。这种可以像纸一样弯曲,又能直接显示图像的材料一直都很吸引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从实验室走出,因为要将屏幕材料变得更薄更轻,还要保持其功率和耐用度,甚至是显示出丰富色彩,如此复杂的要求对于量产来说并不容易。

这件事最终在厂商那里有了一些答案,屏幕制造商 Plastic Logic 在 2012 年制造了号称「牢不可破」的柔性显示屏,其材料完全由塑料制成,还在 2013 年展示了和英特尔共同打造出的柔性屏手机 MorePhone。手机厂商中,索尼、三星等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时间对柔性屏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了相关技术研发。

Plastic Logic 研发的屏幕,图自维基百科

硬件之外,另一个难点在于人机交互,如何为柔性显示屏提供适合的人机交互系统?这件事其实并不简单,不同于我们都在使用的电脑人机交互,其主要操作集中在鼠标和键盘的组合上,生活中的电视机交互则通过遥控器完成,这些方案在柔性屏上统统都不够自然。

面对这个问题,同样是来自施乐的科学家 Vertegaal 教授,他提到了一个可以通过有机用户界面(Organic user interface,简称 OUI)来进行的系统交互方式。这一概念与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相区别,并在随后以研讨会的形式确立了三点核心规则,这些都指导了如今的交互设计:

第一,输入等于输出。柔性屏幕的输入和输出应该区别于传统设备。传统设备输入和输出在物理上相互分开,比如使用电脑需要通过鼠标或者键盘,在 OUI 上,用户交互的轨迹应该基于屏幕表面。

第二,功能等于形式。界面的形状决定了它的物理功能,反之亦然。比如球形多点触控界面特别适合地理信息界面,在 OUI 上,界面显示出的是球形,就应当能和真正的球形那样进行操作。

第三,形式遵循流程。区别于传统显示屏的柔性显示屏拥有自身的物理变化,因此不同状态应当与操作产生一定关联,OUI 中,比如可折叠的屏幕,折叠的同时应当具有不同的指令反馈。

OUI 的提出为柔性屏设备带来了系统交互上的解决方案,连同智能手机厂商在硬件方向上的尝试,为柔性屏设备走向市场提供了一个机会,伴随采用柔性屏的手机厂商越来越多,厂商终于有机会再往前迈一步,朝可弯曲甚至可折叠的屏幕进发,首当其冲的就是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的尝试

2014 年年第,日本众筹网站 Makuake 上线了一款特别的众筹产品——一块 E-ink 显示屏手表。这款产品并没有像其它智能手表一样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提醒、展示等功能,但整块手表是由一块柔性的电子纸屏幕构成,这意味着当你戴上它时,从表盘到表带,都是货真价实的完整版电子墨水屏。

图自索尼  

这款当时引发轰动的手表来自索尼,被称为 FES Watch,它创新的将显示屏弯曲作为表带的设计,让整个手表从表盘到表带,拥有了「百变」的能力,加上电子墨水屏黑白分明的显示效果,无论外部光线如何,都能清晰地显示内容,无疑带给很多人一种科幻感。

索尼把电子墨水屏做成了可弯曲表带,另一边的三星也没有闲着,2014 年推出的三星 Gear Fit 上,三星把自家的 AMOLED 屏幕弯曲,成了更贴合手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相比电子墨水屏,提供强大色彩显示的 AMOLED 屏幕无疑带给大家更多想象空间。

图自 PCMag  

不论是索尼还是三星,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尝试无疑都在探索柔性显示屏的更多可能。一方面,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一样,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日常操作层面都在考验材料的耐用性和可靠性,这为更进一步的折叠屏打下了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在探索可弯曲的柔性显示屏时,手腕设备也迫使厂商寻找出更多交互可能,这对于人机交互来说十分重要。

这里以索尼 FES Watch 为例,在默认情况下,这块手表不会显示时间,显示的是漂亮个性的图案。但当你抬起手做出看手表动作时,表盘和表带的图案将会一起变化并显示时间。这就是「动作感应」功能,即当表盘从与地面垂直的状态变为水平状态时,显示时间,时间显示将持续 4 秒,之后恢复到不显示时间的状态,这自然也是交互上的一大亮点。

从弯曲柔性屏的可穿戴设备上,三星、索尼这样的厂商无疑积累了关于柔性屏材料的耐用性和实用性数据,也有了操作交互上的宝贵经验。但要把柔性屏对折起来创造不同于以往的手机产品还远远不够,在柔性折叠屏手机出现之前,另一种产品——双屏折叠手机则为今天的柔性折叠屏手机探索提供了更多宝贵经验。

从折叠手机到柔性折叠屏手机

说到双屏折叠手机,相信正在阅读的你第一时间会想到 2016 年发布的中兴天机 Axon M 手机,这款产品拥有两块屏幕,在日常状态下可以单屏操作,和普通手机没有区别,但在需要大屏交互时,则可以像翻书一样一分为二,变成完整大屏。

中兴 Axon M 对于双屏手机的交互提出了三种设想,包括两块屏幕合二为一成为完整屏幕的大屏模式,也有两块屏幕各司其职的分屏模式,还有一种被称为镜像模式,可以通过对折将手机直接立起来。

图自中兴官网

双屏幕加入让中兴 Axon M 的交互看起来的确有些不同,但实际上这样的尝试从 2011 年的京瓷推出的 Kyocera Echo 就能看到,在当时的产品上,两块屏幕也能弄个合二为一,提供更多屏幕内容,但并没有引起多少轰动。

从 iPhone 一代走来,手机厂商的尝试并不少,但双屏折叠手机似乎从未获得过成功。究其原因,也许不仅仅是硬件层面没有达到预期,更重要的是这类产品的交互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从使用层面也没有实质性改变。

这件事听上去有点可惜,但却给了柔性折叠屏手机很多宝贵经验。如 iPhone 在硬件和软件上近乎完美的结合带来的化学反应那样,硬件成熟时,如果没有软件上的变化和交互上的变革,那这样的产品似乎并没有办法能够长久存活下去。

所以当三星发布了 Infinity Flex 之后,以此为基础,它们决定与 Google 联手共同开发可折叠手机软件界面,而在演示中,我们似乎已经能够看到,在交互变化之后,柔性折叠屏手机开始展现出另一种我们想象中的样子:

当它合起来时,它的外屏是一个 4.95 英寸的普通智能手机,屏幕虽然不大,但便于携带,并且足够日常使用,而当你需要进行办公,或者影音娱乐时,打开它就会看大 7.3 英寸的大屏设备,足够当作平板使用。

图自 TheVerge

如三星首席执行官高东真所说:「我们已经克服了许多障碍,包括让折叠线隐形。我们只需要提供用户界面的详细信息即可。」他认为改变的契机在于真正的交互变化,因此三星并不想做一款「人们很快就会厌倦的产品」,对于 2019 年这款产品的量产,官方说法是备货 100 万部,显然并非「玩票」性质。

而 Google 官方来自 Android 项目的副总裁戴夫·伯克(Dave Burke)说法似乎更加确认:「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概念,我们希望看到几个 Android 制造商的可折叠产品。」看来这的确将是柔性折叠屏手机离我们最近的一次。

Via 极客公园

头图来自 Samsung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