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验

城市IP形象不能仅有好看的“空壳”

时间:2023-04-29 15:42|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随着IP概念进入城市文旅与品牌运营领域,IP的形象设计开始压倒“内容”,出现了“孤零零”的一些城市文旅IP形象,它们与内容的关联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目前而言,城市IP形象少有能够从设计之初即显现出充分的跨媒介运营与延展能力者,多数城市IP形象都只是拥有好看的“空壳”而已。

  城市IP形象设计不能只是形象设计,也需要呈现城市内部错综复杂又丰富多彩的生活面向,以激发人们对城市本身的探究兴趣。一个好的城市IP形象不会使城市形象定于一尊,而应该用无尽的人设引导城市走向更加多元、深厚的内容集聚地。从已有的城市IP形象设计案例来看,目前城市IP形象设计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强化:

  城市IP的形象设计不同于一般的产品设计,它与城市的文脉密切关联,这种关联的基础是城市本身的内容。无论是象征大唐都城西安的“唐妞”,标识南孔圣地衢州的“南孔爷爷”,还是寓意了高邮本地咸鸭蛋特产的“高邮蛋家”,都是从城市的独特禀赋中生长出来的形象。这些形象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地缘和生活属性,适合受众予以叩问和探寻,也深受受众的欢迎。因此,城市IP形象不应该脱离“城市”特有的内容凭空展开,它是城市文脉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起点。

  然而,这一观点却被不少人斥之为保守。在这些人看来,像迪士尼等一类的文旅IP坐落在哪里,就能成为哪里的IP化地标,城市IP形象并不一定要与当地文化发生关联。这种想法固然有理,但事实上在重视社交媒介的智能互联时代,这种强调“无中生有”的城市IP形象建构与运营是需要强大的舆论制造和引导能力做支撑的。即便是迪士尼,其IP化的前提也是“内容”,而这些内容本身就有着鲜明的风格化特征和无尽的延展能力,如果城市在引入迪士尼时没有强化这种关联性,它作为特定城市的IP形象功能感会很弱,尤其无法增进在地居民的认同感。

  不少城市的IP形象是为文旅而设计的,即便在地居民的认可程度不高,也不影响其设计的思路与风格。但是,城市IP形象并不等同于“吉祥物”,如果它不能足够彰显城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与独特的风情,就算有招人喜欢的呆萌或逗趣的外表,也很难衍生出更多的文本形态,也就只能成为吉祥物般的存在——形式好看但内容乏善可陈。“城市吉祥物”与“城市IP”是一组近义词,差别在于前者强调“吉祥”,而后者则强调内容上的创意衍生与文本发散。在泛文本时代,生活是内容的源泉,城市IP形象如果脱离了生活,便生命力堪忧。因此,城市IP形象的设计者应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量如何赋予其浓厚的生活气息,使其拥有更多延展的可能。

  城市IP形象需要与在地文脉相关联,形成相对丰富且稳定的人设,进而通过不断衍生的内容、丰富的产品来提升其在人们心中的活跃度。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城市IP形象自身的稳定性,二是城市IP形象关联的稳定性。

  要使城市IP形象自身具有稳定性,就不能走网红路线,因为网红路线多表现为方生方死的迭代逻辑,缺乏稳定长久的机制。笔者强调城市IP形象自身要具有稳定性,并非指一座城市只能呈现出一种属性,或者只能使用一种IP形象。因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其IP形象需要有充分预设的内容空间,让不同人群都可以从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寄托。譬如,西安的城市IP形象从早期的“唐妞”到后来的“唐富贵”,再到蹭《长安十二时辰》的热点而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在不同人群中有着不同的接受度。

  城市IP形象要有生命力,就需要依托并生成强大的内容,但这种内容只靠一家运营公司是不易实现的,而是要发挥城市自身的包容性,让多个IP形象“同台唱戏”,丰富整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与传统形象,避免“IP尽文博”的单一性,也避免只搞出一系列玩偶、抱枕、团扇、手机壳、冰箱贴、表情包等小玩意儿就“齐活儿”的套路。城市IP形象设计要促发不同文本之间的充分对话,不仅需要设计者有足够高的未来站位,更需要城市主政者有延续城市文脉的匠心。

  城市IP形象设计是一种文本的生成方式。人们通过一个具体可感的IP形象来了解一座城市,甚至跟随IP形象去一座城市中的不同地标“打卡”,这已经构成了当代人文化消费或者“文本接受”的常态。在这种状况下,城市IP形象需要不断超越自身,成为一个个显赫的文本元素,在嵌入不同场景(文本)之中不断演化,展示出一个个多元丰富的城市形象。那么这样的一座城市本质上就是一个文本集群,或“内容深渊”。

  在泛文本的基本形态中,城市IP形象要呈现出更为生动、丰富的内涵,让市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和讲述欲,愿意讲述这个IP形象背后的故事,才有可能将其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在这一点上,除了北京的故宫、成都的熊猫等少数几个IP外,大部分城市设计的IP形象都只能做到在地的广泛渗透性,尚不足以形成全国或全球范围内的“打卡”诱惑力。本质上,还是这些IP形象的内容化程度远远不足,多半只在形态上有所创意,而在情感与人设生成以及文本自我衍生与泛化上都有待提升。

  如果人们不愿意在某些城市IP形象的形成上增以己见,将其改写、改编或改造成新的文本,形成更大范围、更高频次的二次、三次传播,那么这些城市IP形象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而这种城市IP文本多次泛化的基础,是其自身要有IP转化的储备,可以被进一步演绎成动漫影视、舞台演艺、文学作品、文化节展、公共雕塑、建筑空间、美食美景,才能成为一座城市经久不衰、常写常新的创意汇聚点,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随着数字文化的“产消一体”趋势日渐增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泛在文本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一个人都在创造着内容,同时也消费着其他人创造的内容。作为专业生产,城市IP形象设计应该成为泛在文本中的“元文本”,遵照相对稳定的人设和市场规律,不断刺激与之相关的内容生产,使整个城市形象处在蓬勃兴盛的发展过程中。这样,城市才会充满可以随时围绕IP形象而展开文本化的内容元素,每一个角落都有创意、温情与内涵,也才可以称之为“内容型城市”,并能够感召全球不同地区的人们前来探索、体验。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