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验

韩置:三个太古里三个城市性格

时间:2023-06-03 08:16|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稻盛和夫曾说:“人生和经营都应该遵守相同的原理原则,而且只要遵守这些原理原则就不会犯大错——我是这样单纯思考的。”

  易居沃顿PMBA-10新春年会模块,太古地产零售业务董事韩置以《打造后疫情时代商业产品-太古里》为主题,立足后疫情时代的空间需求变化,分享了关于“以人为本”的产品研发以及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诸多思考。

  关于产品,不同企业、不同人持有不同观点。对太古里来讲,我认为好产品就是:

  “以顾客为中心”说出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打造一个好产品必须要有同理心,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找到情感联系。每座城市的情感联系都不一样,比如成都,我认为“慢生活”就是成都这座城市的情感联系。

  关于情感联系,尤其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而言,我觉得要注重三个方向:民族自信;社群连结;自我认同,这也是一个从大我到小我的过程。

  打造一个好产品也需要了解顾客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做商业项目时,必须要洞察到他们真正的需要,而不止是表面的现象,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我个人很坚持一点,就是在产品层面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以太古集团为例,我们拿地之前,会想清楚要打造什么样的产品,且这个概念中一定要讲述一个很有力量的故事。

  打造项目过程中,沟通很重要。做项目、做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与顾问、施工单位等多方的沟通,以及团队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想法。

  如果项目前期没有一个简单清楚的概念就会很难沟通,就很难实现整个产品从拿地到设计、落地,以及招商、运营的全过程。

  我们一定要逼自己,最好用两三句话就能清楚地表达产品概念,让团队、合作方认同,让客户产生共鸣,这一点特别重要。

  以成都太古里为例,三句话就可以将产品概念讲述清晰。从城市来讲,概念是重塑市中心;从形态来讲,要打造街区形态;从内容来讲,就是找到情感联系,即“快耍慢活”的概念。

  当然产品概念也需要有商业潜力,即使概念听起来很好,但特别小众,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同,也不会有什么潜力,这对于要做盈利的商业项目而言,不一定适合。

  可持续性不是只讲环保,也包括了经济、物理寿命(材料的耐用性等)、生态环境、产品的自我演变和迭代,也要贴合国情、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讲,做的所有产品必须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考虑。

  以上这些都是基于长期主义,经营的长期主义特别重要。从长远发展角度看企业,要看多少年?不是5年,也不是10年,至少是五50年,如果能够看100年,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很不一样。

  后疫情时代,人的行为和心理发生了根本上的改变,长期习惯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沟通、旅行、消费和社交半径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三点一线的生活变成了一点一线年,各行各业都在不停扩张,不停发展,但疫情以来,我们突然失去了交通工具,不可以随意出入公共场所,生活需求也尽可能就近解决。

  (Obel Award)得主,曾提出“15分钟超微型城市”的概念。即创造一个让居民需要的一切都能在15分钟内步行或骑自行车可达的城市。在城市规划方面,我认为应该从粗犷型的扩张回归到超微型城市的规划,

  (留白空间)。当下,或许是疫情的原因,人们需要更多的第三空间或留白空间,比如小公园、咖啡馆、小广场,或者表演场所等。这也意味着未来整个城市可能是先由一个个超微型城市模块组成后,再用一个框架框起来。对新一代群体而言,留白空间非常重要;对商业而言,留白空间可以让我们的内容快速迭代。如果产品有留白空间,那么企业就一定要有运营留白空间的能力。

  现在打造的商业产品最好是“工作 + 生活 + 玩乐 + 社交 + 启迪”模式,商业产品中,社交功能非常重要。

  我在中国看过很多项目的规划,有一些并不认同,不认同的不是产业,是所谓的园区规划。

  很多人是为了税收去发展不同的产业,却从来不会思考为他们工作的人究竟需要什么。

  做产业需要人才,那么人才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拥有好的生活方式、娱乐活动和社交,之后才会去想工作,只有为他们搭建了更好的平台,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另外,很多时候企业进行客群定位时,都会倾向于只依据数据去了解一个群体的喜好,这样没有错,但不够具体,因为一个群体已经把个人的行为平均化了。

  如果项目真的要落地,就要在这个客群里找1-2个个体做详细的信息模型,这样会好于平均化的数据模型。由此,才能打造出一个具有吸引力,可以打动顾客的产品。

  体验是什么?体验其实是动词,比如苹果体验店在设计时,考虑的是教会顾客用手机,学习用科技改变生活,出发点是学习,结果却是苹果体验店的转化率非常高。

  所以,要学会用动词而不是名词或者形容词来思考商业体验,如用购物、玩乐、锻炼、跑步等动词来体现,而不是用商店、游乐园、体育来表达。

  另外,情感联系也非常重要,不仅要具备同理心,还要不断累积经验,才能抓住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但同时,也需要实实在在做调研、看数据。

  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民族自信提升的同时,也不停在变化,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这也是做商业的特点,必须要不停创新、不停改变、不断创造,这件事没有舒适区。

  从区位的角度上,项目对标纽约中城,我们认为上海繁荣且忙碌,但缺乏生活感,所以我们希望前滩太古里能够成为这座城市的生活轴心。

  疫情来临之前,我们关注到消费者对“Wellness”的需求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后疫情时代,人们重新审视回归生活与平衡人生,也将有不同的“Wellness”定义出现。

  相对应商业所讲的“Wellness”,也会更加广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身材、饮食健康等等。

  商业必须找准城市性格,始终注重“原概念”很多人问我北京、成都、上海三个太古里有什么区别?

  一方面,当时的三里屯原本就很潮,但没有真正的潮流地标;另一方面,当时有很多传统的胡同、四合院被拆。我们就采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手法,打造新格局,希望以此与客人产生情感联系。

  三里屯太古里营业至今,我们始终注重原概念。很多项目,开始的口号和品牌概念都很有道理,但做了二十年后,却没有几个人再注重原来的概念。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概念就是“快耍慢活”,意在重塑市中心、做开放空间,表现开放的精神。我认为一个城市的性格很难变,如果可以准确找到城市的性格,就要好好打磨。

  在规划上海前滩太古里时,我们发现前面两个太古里的逻辑基本是每栋楼之间用底商相连接,带有一个地库,同时与地铁相连。这就会导致街区很热,顾客体验感下降。特别是下雨时,户外人流量会锐减。

  前滩太古里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进,采用开放式、里巷交错的建筑布局,由南区、北区组成,南区为“石区”、北区为“木区”。在开放里巷基础上,不仅地面设有中央公园绿地,更有屋顶花园和廊桥。炎热季节或者下雨时,不会对人流产生太大影响。

  此外,很多时候我们会作为“赋能者”告诉品牌方,他们面对的是怎样的客人。因为门店很多,品牌方往往不知道特定门店所面对的消费者画像,但我们足够了解。同时,我们希望同一品牌在太古里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门店的体验。

  在店面装修等方面,我们也会碰撞、交流,希望品牌的风格与整个项目相匹配,而不是按照他们以往的标准化进行操作。事实证明,这样合作后产生的效果更好。

  未来打造商业的八个原则做商业与一个人成长历程相似,幼儿期,要注重培养;成熟期,要维护,中年期,要防衰老;老年期,要再投资。再投资是商业运营特别重要的一环,是为了创新而做。

  关于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从空间演变的角度观察,传统的购物中心对功能定义特别生硬明显,像写字楼、住宅、酒店、商业等空间都分区明确,但如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需求的变化,空间边界感越来越弱。

  未来会有更多小型或微型综合体出现,但要做这种规划或模型也有一定难度,因为功能分区容易混乱,容易给客人造成流线不清晰的印象,所以我们有一个“大分区,小混合”的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打造一个项目时,不要只讲商场,因为所做的是一个场所,一个公共空间,所以要对场所进行营造,服务客人,服务社群。

  场所营造是一个特别大的课题,经过研究,未来我们会按照八个原则来进行场所营造,不排除将来可能会有更多原则的可能性:

  此外,我认为浸进式体验、可持续发展、在地文化、Wellness这四个方向会成为后疫情时代商业的发展趋势。

  最后,做产品也好、做项目也好、做企业也罢,和做人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原则,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工作现场有神灵,如果碰到困难,走进现场,走到不同的项目中,走到团队里面,你会找到答案。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