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体验

什么是沉浸式艺术?是噱头?还是未来?

时间:2023-05-30 10:37|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近些年,沉浸式艺术展以其新鲜、有趣的艺术形式成为艺术圈的热门话题并吸引了大批观众。沉浸式艺术爆红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人士的质疑:沉浸式艺术究竟是商业包装下的“

  沉浸式艺术的核心为“沉浸”(immersive),指艺术家在特定空间内,采用声、光、电等元素,为观众营造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场景,从而使观众在获得感官体验的同时与作品产生互动,进而引发共鸣。

  莱安德罗·埃利希《The Swimming Pool》,藏于日本金泽21世纪美术馆,2004年

  实际上,“沉浸式”艺术并非近几年才出现。早在18世纪初,就有一批先锋艺术家在电影特效的启发下,将声音和光影应用于艺术创作中。由此,沉浸式艺术逐渐成为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沟通的重要媒介。

  近几年大热的沉浸式艺术展使得沉浸艺术不断被大众所熟知,该类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艺术与观众之间的隔阂,以丰富的技术手段为观众带来了听觉、视觉和触觉上的多感官体验。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马岩松《感觉即线日,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亚洲巡回展览“我的一个梦”(A Dream I Dreamed)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了草间弥生的100多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视频和沉浸式装置等。

  在众多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草间弥生运用镜像特效创作的《无限境屋》系列。该系列作品大多被置于封闭空间中,利用巨大镜面反射变幻的彩色光点和堆积的雕塑;在无限延伸空间的同时,让观众完全沉浸在了艺术家所创造的梦境般的艺术世界中。

  2015年,艺术团队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凭借其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展出的沉浸式作品《雨屋》(RainRoom)掀起了一股观展热潮。

  该作品实际上是一场人为可控的室内降雨,艺术家设置的识别系统可以感知观众的存在,使其在雨中漫步的同时不用担心被淋湿。这种能在雨中尽情徜徉并感受时间静止的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梦中。

  此后,越来越多的沉浸式艺术进入了大众视野。2016年,teamLab团队推出了名为《花与人的森林:迷失和沉浸》(Flower Forest, Lost and Immerse)的沉浸式艺术作品,又一次引发了轰动。该作品利用灵动的色彩和绚烂的光影,为观众打造了一片动态花海。与此同时,正如“雨屋”中设置的识别系统一样,花海中花朵的绽放、凋零和重生也是由观众所控制的。

  除了大型展览外,沉浸式的表现手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创作领域。例如,土耳其多媒体艺术家Refik Anadol创作的沉浸式雕塑作品《消融的记忆》(Melting Memories ),首先通过数据重现脑内回忆的运作机制,进而利用LED屏和泡沫板将其视觉化,以此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在故宫推出的高科技互动展“清明上河图3.0”中,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跨越千年来到了观众面前,配合以完美还原的实体场景,使观众宛如置身于北宋的太平盛世之中。这种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沉浸式展览,不仅能够帮助观众进一步理解古画,同时也是保护文物的有效手段。

  沉浸式艺术大火的同时,也引发了业界质疑——沉浸式艺术是否违背了艺术的严肃性,促使艺术转而向娱乐化和商业化发展?这种声音并非空穴来风,活跃在市场上的沉浸式艺术作品也的确是良莠不齐。

  以所谓的“网红艺术展”为例,该类展览虽然不乏沉浸式艺术展览的互动性、绚丽的场景布置和极具噱头的主题,但却因缺乏内涵而仅被公众视为拍照打卡场所。

  2015年,“不朽的梵高”感应艺术大展在上海举办,该展览一经推出就遭到了公众和媒体的强烈质疑——除了吐槽该展览没有一件线元的低性价比票价也是引发非议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观众对于沉浸式艺术的期待并非只停留在形式上,他们所期望看到的是能引发精神共鸣且更具深意的艺术作品。

  艺术是一道无解的题,在面对当下层出不穷的各类艺术展览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审美的标准。无论是强调互动性的沉浸式艺术展,还是存在于“白立方”中的传统展览,都各有优劣。尽管当代艺术的形式纷繁复杂,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却始终都能映射当下社会文化、体现人类的生存现状,从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存在。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