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如果说白了头的安欣,保留着赤子之心的坚守,那张译的其他刑警角色,里面则都带着一份真实的震撼。
《少年》里的刑侦队长张建宇,看似大大咧咧,实则不拘小节,一个眼神,便有穿透案情的能力。
但亲和力十足,推理能力极强,观察细致入微,往往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线索。
这是因为他,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往往善于走进人物内心,不忽视大而全的外在,但更注重小而真的具体。
八年后,他对这起命案穷追不舍,眼神里早就没有了菜鸟时候的稚气,一个眼神,充满故事。
宁江公安局束手无策,刚出道的菜鸟卫国平和师兄陈山河,更是没见过这种场面。
卫国平救下了受害者聂小雨,但陈山河却在缉凶过程中惨遭不幸,被切中喉咙,当场身亡。
人体组织到处、随机出现,牵出的涉案人员多而杂,线索交织在一起,卫国平焦头烂额。
现实里的淫魔屠夫,哪有什么良人,而刑警们所要面对的,都是一个个吃人不吐骨的人间恶魔。
《他是谁》除了案件本身带给观众的感官震撼外,在对凶手的展现上,也运用了很多惊悚片拍摄的常用手法。
在拍摄受害者的时候,导演都用了一种偷窥视角:要么是墙后窥视,要么是后视镜偷看。
再是慢慢靠近,最恐怖的,是女孩出门上厕所,凶手这个影子映在厕所墙上,又慢慢褪去的过程。
故事、尺度、拍摄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他是谁》烈酒般的醇厚,烈火般的观感。
《他是谁》不同于其他的刑侦剧,单纯从案件的本身出发,去洞察人性幽微,批判世间罪恶。
基于自己的执念,以及对自己多年从事警务工作的直觉,卫国平提出,将两案并案侦查。
从垃圾堆衣物中的线索排查,幼儿园失踪的年轻女老师,原来是杀害自己亲夫的凶手。
观众跟着卫国平抽丝剥茧,看完一个案子,好不容易松了一口气,突然反应到,还有一个大案。
观众不能轻易推定到底哪个案件才是最终的心结,胃口一直被吊着,也就有了一直追下去的欲望。
这种创新的拍法,虽然并非《他是谁》独创,但不可否认,在《他是谁》中,被用到了最巧,最好。
毛领大衣,大檐帽,喇叭裤,小轿车,甚至连那个时代特有的旱厕,都有照顾到。
而90年代初,正是国家经济腾飞,社会观念冲击,人的意念和欲望碰撞的关键时期。
1988年,聂小雨就是被卫国平从杀人魔手中救下,可聂小雨偏偏是当地最大的黑帮大佬聂宝华的亲妹妹。
卫国平有警察的操守,又知道自己的工作性质,所以面对聂小雨“以身相许”的报答,他始终矜持地守护着两人之间的安全边界。
为了解除心结,他又不得不默许聂小雨利用聂宝华的人脉和资源,帮助自己破案。
黑白两道就此交织在一起,人物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像极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而人物最终如何抉择,故事发展的走向又是什么,皮哥预感,导演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刑侦剧需要真实的素材作为参考,以往我们看过所有优秀的刑侦罪案剧,都有真实案件可考。
《重案六组》的大多数案件,都是根据线号案》,几乎都是以纪实的手法,还原当年的刑侦大案。
但这些年,我们能见到真实案件改编的刑侦剧越来越少,编剧凭空编造的罪案剧却越来越多。
目前为止,剧中的几个重要案件,都能找到现实的影子,而且几乎都是人尽皆知的大案要案。
从1988年到2002年,“白银案”主犯先后杀害了11名年轻女性,每个人都是被割喉致死。
有些人身上甚至被砍了二三十刀,其残忍程度,比起《他是谁》中连犯四起案件的凶手,有过之无不及。
比起《他是谁》中,凶犯将人体组织按照骨骼等抛尸,真实的案件更加触目惊心。
在悬疑拍摄手法的加持下,在刑侦类型的复苏下,在张译、丁勇岱等一系列戏骨的演绎下,《他是谁》正在向“国产刑侦天花板”步步迈进。
《他是谁》不仅将刑侦做到了最好,还兼顾了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已经难能可贵。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