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天

航天圆梦正当时

时间:2023-04-13 05:23|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2022年10月31日,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3天后,梦天实验舱顺利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天宫”梦想,从神话一步步变成现实。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从天和核心舱飞向苍穹那一刻起,不到2年时间,文昌发射场顺利将空间站3个舱段与4艘天舟飞船送入太空,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作出重要贡献。文昌航天发射场,因此被称为“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在即,值此之际,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探寻文昌航天人建造“太空家园”的幕后故事。

  海南岛东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坐落于此。2021年4月,廖国瑞和同事们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将从这里发射升空。

  发射前,身为01指挥员的廖国瑞异常忙碌。这次发射任务,他需要统筹调动20多个分系统共计200多个岗位,精准发出近千条指令,容不得半点疏忽失误。

  作为空间站首个发射舱段,天和核心舱将作为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成为航天员在“太空家园”工作和生活频率最高的地方。这次任务,是廖国瑞作为01指挥员的“首秀”,也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的“首秀”。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为了完成这个远大目标,一代代中华儿女仰望星空,将个人梦想融进祖国的航天事业。如今,这“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牵系于廖国瑞和同事们手中。

  此次任务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发射的又是空间站核心舱。任务特殊,意义重大。文昌航天人感到巨大的压力。

  夜色中,一间间办公室和机房被通明的灯火点亮。那段时间,发射场的工作人员连续奋战、坚守岗位。“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都怀着一个共同信念:一定要让中国空间站早日建成!”廖国瑞说。

  2021年4月29日,椰林掩映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静静矗立于发射塔架,等待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在廖国瑞清晰的口令声中,火箭托载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飞向太空,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从此正式拉开大幕。

  2021年5月29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文昌发射场点火升空。不久,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首次进驻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

  在这片美丽的海滨,在文昌航天人的合力托举下,中国人的“天宫”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2022年7月24日,问天实验舱一飞冲天,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重要一步;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11月3日,梦天实验舱在轨完成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组合体的组装,形成“T”字基本构型。

  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中,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历史时刻,如今已近在眼前。

  在文昌发射场,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有一段直线公里的转运轨道。轨道一侧,“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16个红色大字格外鲜艳。火箭垂直转运时,每当行进到“稳”字旁边,发射场的工作人员都会为其拍下一张“合影”,寓意着“发射任务稳了!”

  短短16个字,见证了一枚枚火箭飞向太空、筑梦“天宫”的脚步,也蕴含着文昌航天人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制胜密码。

  8月盛夏,骄阳似火。文昌发射场的航天人刚刚完成问天实验舱任务,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梦天实验舱任务准备中。

  “问天实验舱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实现了‘零窗口’发射,为我们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因此,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也提出‘零窗口’发射目标——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超过1秒。”尹景波回忆。

  为了确保“零窗口”点火,从火箭到场第一天起,尹景波带领团队反复细化射前流程,将相关程序精确到分钟,发射前10分钟工作甚至精确到秒。“我们要确保发射前每一项操作都精细,每一个节点都精准。”尹景波说。

  10月31日15时37分,尹景波分秒不差准时按下点火按钮。在震彻大地的轰鸣中,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托举梦天实验舱顺利升空。

  2021年5月19日深夜,原定几个小时后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因长征七号火箭某系统参数异常,不得不延迟发射。

  为了赶上第二天的发射窗口,文昌航天人一边排查故障,一边进行加注。经过一个日夜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锁定火箭的故障位置。然而,那时已经来不及处理故障,发射再度推迟。

  两度推迟发射,意味着已经加注的低温推进剂必须两次泄回。为此,文昌航天人不眠不休,坚守岗位70多个小时,最终成功完成低温推进剂泄回。5月29日,他们夺得了天舟二号发射任务的胜利。

  “航天事业技术复杂、系统庞大,每一次任务都不是以往任务的简单重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任何一项工作出现纰漏,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毛万标感慨:“因此,每次任务准备阶段,我们都会采取最严的标准,坚决做到不带隐患发射、不带问题上天。”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对于文昌发射场所有人来说,“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的口号不仅悬挂在发射场的显著位置,更深深烙进每个人心中。

  2004年,文昌航天发射场所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率先引进ISO9001标准,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中心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构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2021年,中心大力推进新时代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工作……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实现了建设进度提速、建设过程规范、装备质量受控和无重大质量事故等成果,也为空间站阶段一次次发射任务胜利,提供了强劲支撑。

  2022年7月24日,随着01指挥员廖国瑞一声令下,发射场氮气气源库操作手黄腾达迅速把设备切换为远程控制模式。他撤离工作岗位后,余下的工作即刻交由数公里外的工作人员接手。

  在这座高度信息化、自动化的年轻发射场里,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使燃料加注更加安全,也让“天宫”建造之路愈发行稳致远。

  2021年9月20日,在欢呼声中,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

  天舟三号任务圆满成功,验证了文昌发射场测试发射模式的稳定可靠。然而,面临越来越高的航天发射密度,现有的测试发射模式还能经受住考验吗?

  “我们达成共识:不能只满足于成功,要实现又快又好的高质量成功。”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说。

  面对未知的挑战,创新突破,迫在眉睫。天舟三号升空不久,文昌航天人马上投入到新一轮研究中。

  “我们一次次开展专项讨论,分析了20多项耦合性因素,识别了30多个风险,进行了20多次桌面推演和综合演练。”王宇亮介绍。凭着这股拼劲,他们将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周期缩短了四分之一,射前加注流程减少了四分之一。天舟四号任务中,测试发射周期较天舟三号大大缩减,仅耗时27天。

  在浩瀚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就像“穿针引线”,但凡时间有一丝误差,都可能让对接的两个航天器失之交臂,不得不耗费很大代价调整轨道。这要求运载火箭做到“零窗口”发射。

  “空间站建造历次发射任务,我们都瞄准‘窄窗口’,力争‘零窗口’。虽然已经圆满完成多次重大发射任务,但对我们而言,这仍是一项艰巨的考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钟文安说。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航天测试发射能力。发射场测试发射流程持续迭代优化,形成了新一代运载火箭扁平化组织指挥体系架构,测试发射的信息化、集约化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稳定性、适应性不断增强。

  2022年,在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3次航天发射任务中,文昌发射场接连实现“零窗口”发射。

  “上午下单发货,中午就签收。”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出征。从发射到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五号仅用2小时,创造了人类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纪录。

  攻克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温等关键技术;解决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设施设备适应“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等现实难题……

  近年来,文昌发射场一年发射火箭从3到4枚提升至6到8枚,发射火箭型号从2型拓展到6型,缩短了火箭测试发射周期。目前,发射场形成了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实现了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10吨到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从5.5吨到14吨的巨大飞跃,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船箭分离那一瞬间,测试发射指挥大厅内,作为01指挥员的胡旭东心中激动不已。

  2003年,胡旭东从东南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航天发射一线工作。昔日在西昌发射场,他凭借“排故能手”的称号声名远扬。

  来到文昌发射场,胡旭东先后担任长征五号遥一、长征五号遥二、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及嫦娥五号等多项“国字号”任务的01指挥员。多年辗转于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一线,他一步步成长为发射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空间站任务阶段,廖国瑞负责筑建“天宫”。他先后担任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的01指挥员,为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的组装搭建作出重要贡献。

  王宇亮则负责为“天宫”送货,担任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的“专用”01指挥员。他带领团队确保了从天舟二号到天舟五号历次发射任务成功,按时、精准地将物资投送到太空。

  “能在短时间内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更离不开建造空间站这一时代赋予的舞台。”廖国瑞感慨。

  文昌发射场承担了探月工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国字号”航天工程的重大任务,也为许许多多献身于航天事业的青年航天人提供了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

  作为发射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女性分系统指挥员,95后土家族女孩周承钰被媒体称赞“大姐不大,本事不小”,众多网友亲切地称她为“火箭少女”;

  耗时7年,历经数十个岗位历练,控制系统指挥员刘巾杰成为发射场第一个女性“金手指”,在问天实验舱发射任务中惊艳亮相……

  这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团队。翻开资料,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跃然纸上:平均年龄33.1岁,其中博士学历占比3.4%,硕士学历占比32.6%。

  “我们能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历史重任,一个重要法宝就是相信青年科技人才、重用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一线培养锻炼青年人才,为他们的成长搭台铺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赵新介绍。

  近年来,在人才强国战略指引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建成航天发射场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知名高校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攻关。他们组建了以“车著明创新团队”为代表的11支科技创新团队和15个技能革新攻关班组,与22家国内一流大学、科研院所签订了联合人才培养协议。

  发射场一线岗位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伴随着一枚枚长征火箭点火升空,许许多多青年科技人才毅然投身于这片航天事业的沃土,让个人梦想与祖国的事业紧密相连,让青春在浩瀚太空绽放出绚丽之花。

  文昌的海天之间,一群年轻的航天人在这座同样年轻的发射场上,燃烧自己的青春岁月,在一项项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中茁壮成长。

  接过前人的火炬,在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上,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力前行,奔向更遥远的太空。

  2023年4月9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下盘村古侗寨,数千名侗族群众和游客欢聚

  2023年4月7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茅垾村,乡村田园水网密集、纵横交错、绿意嫣然,绘就了一幅春日画卷。

  2023年4月4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招堤国家湿地公园,放眼望去绿色扑面而来,呈现出一幅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生态画卷。

  2023年4月2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江水域,游船航行在江面上。春日里,新安江两岸的青山与徽州古村落相映成趣,山水画廊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023年3月24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关坝镇凉风生态渔村春意盎然,生态如画。

  2023年3月22日,重庆万盛石林景区,各式各样的花儿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彰显出浓浓春意。

  2023年3月2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禹越分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结合老年人就近就便养老的实际需求,集便民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膳食营养等多种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为一体,打造适老化、多元化、智能化养老服务体系。

  2023年3月21日,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期为3月21日至26日,来自国内外156所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参展。

  2023年3月18日,山东日照经开区天天有岗位月月有招聘第六场专场招聘会在奎山体育中心举行,求职者向企业咨询岗位信息。该区先后组织6场专场招聘会,7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70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780人。

  2023年3月18日,河南洛阳,为期两天的中国小浪底轮滑文化节竞赛活动开赛。本次比赛设轮滑马拉松、速度轮滑(公路赛)、自由式轮滑等5大类10多个小项,来自全国各地154支代表队的2174名选手报名参赛。

  2023年3月13日,安徽黄山休宁县,茶农在有机茶园采摘春茶。春回大地,嫩芽吐绿。眼下,休宁首批春茶已进入采摘期。

  2023年3月9日,湖南常宁,天气晴好,金色油菜花与村庄、田园、河流山峦相映成景,构成一幅秀美山水田园画。

编辑推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