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天

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合肥开幕

时间:2023-04-25 13:20|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次飞行任务。

  24日,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中国宇航新动力铜川试验中心所属)考台试车圆满成功,可以正式投入工程应用——中国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以这一独特方式,庆祝第八个中国航天日的到来。

  4月24日,国新办就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举行发布会。申长雨介绍,2022年,新修改的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种子法正式实施,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和地方试点有序推进,遴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为推动新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引领带动全国农业科技力量,在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防控外来生物入侵、提升设施农业装备水平、强化绿色发展技术供给等四方面加快科技创新。下一步,中国农科院科技工作者将聚焦新疆粮食、棉花、畜牧、林果、现代种业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强化科技支撑,助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

  点火,他们为火箭飞天发令——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01”指挥员团队

  题:点火,他们为火箭飞天发令——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01”指挥员团队”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随着“01”指挥员张光斌一声令下,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烈焰腾飞、声震山谷,托举着“鹊桥”号中继卫星直刺苍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智能网联巴士901线测试车在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道路上停靠。据悉,作为全国第一个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建设布局的区域,雄安新区数字道路建设总里程未来将达到500公里,目前容东片区153公里数字道路已投入运营。

  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其实,从植物学角度来说,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颗粒常被称为果实;但在农业上,玉米籽粒又往往被叫作种子。

  据了解,除去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航空行业外,示范企业净利润比2018年增长60%,高于央企同期平均值,其中中国石油增长达321%。翁杰明表示,示范企业要带头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紧紧围绕增强科技创新力、产业控制力和安全支撑力的目标,重点在提升5个能力上狠下功夫。

  近日,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小麦、玉米、大豆攻关组启动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试点,推动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的问题。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底,我国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网络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IPv6+”等创新技术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重点行业“IPv6+”融合应用水平大幅提升。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包括影像图在内的一批科学探测数据,将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4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该所科普主管蔡其敏向记者展示了这段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的对话。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介绍,其主要意义在于前面提到的“高约束模式”。

  近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闽江河口湿地迎来大批迁徙的珍稀候鸟。近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闽江河口湿地迎来大批迁徙的珍稀候鸟。近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的闽江河口湿地迎来大批迁徙的珍稀候鸟。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农业农村部“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项目实施以来,发掘出38份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宜机械化种植、抗稻曲病的育种可利用优异种质,为加快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高效的材料基础。

  由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日前在黑龙江正式投用。该装置可以利用加热新技术,对大尺寸金属工件快速高效加热,节能减排,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这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正在处理一块重达500多公斤的铝锭。

  中国农科院4月22日在北京启动第五届农科开放日暨海淀区“科普之春”活动。新华社记者 陈冬书 摄本届农科开放日活动由中国农科院科学技术协会与北京市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

  近日,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意外发现白麂和黄麂一同觅食的罕见画面。图为在湖北巴东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麂和黄麂一同觅食。

  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探索科研的兴趣。围绕“探秘微生物,丰富大餐桌”主题,组织开展了有学有做、丰富多彩的科普系列活动。

  4月24日,观众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展览上观察月壤。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当日,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暨中国航天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幕。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主场活动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中国航天大会、空天信息产业与商业航天发展研讨会、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中国航天文化艺术论坛等。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中国航天日”旗帜。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4月24日,观众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科普展览上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4月24日拍摄的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4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获颁“钱学森最高成就奖”。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4月24日,航天员陈冬(右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赤(左二)、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右一)被授予2023年“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称号。新华社记者黄博涵 摄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新华社记者黄博涵 摄

  4月24日,观众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会场参观。新华社记者黄博涵 摄

编辑推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