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6月4日,汉寿县,父老乡亲们聚在航天员张陆家的小院,一起见证航天英雄回家的激动时刻。张陆安全顺利出舱,现场掌声雷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北京时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充分展现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科技实力,为中国航天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航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在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征程上又迈出一大步。
连日来,张陆凯旋成为家乡父老盼望的大喜事。位于张陆老家汉寿的农家小院,从6月3日晚开始一夜灯火通明。大门上贴着张陆手写的对联“星际争辉华夏梦圆,百业复兴江山永固”,熠熠生辉。
天未亮,邻居刘齐林就来到张陆家,和张陆的母亲陆金梅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盼着航天英雄胜利归来。姑姑张秋菊前一天就到了,翘首等待侄儿凯旋。“张陆一路走过来,他的努力和艰辛我都看在眼里,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张秋菊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张陆的同学陈勇特意给陆金梅打来电线分,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院子里登时掌声雷动。
“我是03,感觉良好。完毕。”返回舱舱门打开,通过电视直播听到儿子的声音,陆金梅终于安下心来,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掌、连连点头。
7时9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张陆的父亲张良启紧紧盯着直播屏幕,大气都不敢出。
镜头里,迎着飘扬的红旗,沐浴着神州大地的阳光,张陆精神饱满,笑着向全国观众分享自己的经历与心情:“我在空间站的时候,经常会透过舷窗眺望,寻找我的祖国、寻找我的家乡,也寻找那汪洞庭湖。虽然说厚厚的云层总是遮挡我的视线,让我看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祖国一直在我心中,家乡也一直在我心中。任务结束后,我们会尽快地调整好身体,投入训练,随时准备再次出征太空,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听到张陆表达“再次出征”的壮志,陆金梅大声喊道:“我们全力以赴支持你!”
半年多来,为了不影响张陆,两位老人把深深的牵挂埋在心里。陆金梅说:“国家的事都是大事,家里的事都是小事!”
今年1月,常德市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张陆通过视频向家乡人民拜年,挥毫落墨写春联。凝望着张陆的笑脸,陆金梅激动地流下眼泪。
现在,儿子平安归来!为了这场久违的团聚,陆金梅早早准备儿子喜欢的土特产,看到亲戚家土鸡肥,就提前预订;3月,洞庭湖畔的时令野菜蒿子长成,她采来做蒿子粑粑;还有常德米粉、汉寿甲鱼和玉臂藕、毛家滩的牛肉牛排……这一样样,陆金梅和张良启,都准备端午节去北京的时候,给张陆和他的航天员同事带过去。
作为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神舟十五号乘组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的历史时刻,创下多项纪录,被称为“圆梦乘组”。
翱翔太空,出舱活动是空间站任务中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出差半年,神舟十五号乘组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4次出舱的纪录,每次出舱都面临着新目标、新挑战。
2月9日,该乘组首次执行出舱任务。费俊龙、张陆从问天舱出舱,到梦天舱、核心舱,最后返回问天舱。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舱”作业,也是作业范围最大的一次出舱任务。
在轨4次出舱,3名航天员舱内舱外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基础。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开展的一系列科学实验,创造多项“首次”。3名航天员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完成空间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在轨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实现该技术在轨验证。今年3月,梦天舱燃烧科学柜中的实验系统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
为持续推动载人航天工程面向全社会开展太空科普教育,向青少年群体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张陆两次在太空普及航天科普知识,“圈粉”太空爱好者。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28项航天医学实验、38项空间科学试验及实验,以及空间站三舱状态长期驻留验证等6个方面工作。
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境。中国空间站的精彩故事还将不断续写,中国航天的宇宙级浪漫还将继续上演。
当神舟十五号航天员吃上返回地球的第一顿饭,神舟十六号乘组已开始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
有意思的是,两个乘组的“太空会师”,“湖南”二字备受关注。张陆来自湖南,“接棒”的博士航天员朱杨柱在湖南求学多年,长沙是他的第二故乡。
从本科到博士,朱杨柱都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他是国防科大培养的首位航天员,也是中国空间站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
“国防科大从精神上给予我丰厚的滋养,教我在逆境中坚持、在顺境中进取。不管走多远,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想回到国防科大,回到长沙。”朱杨柱说,本科毕业10周年时,他带着妻儿回到长沙与老师、同学相聚。这一次,他带着母校的祝福与期望,奔赴苍穹。
回顾波澜壮阔的中国航天发展历程,“湖南力量”不容小觑。从三湘四水走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陈善广、邓一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嫦娥五号总设计师杨孟飞,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张履谦,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好一片航天热土,好一片群星闪耀!2019年第四个“中国航天日”活动主场设在长沙,何尝不是对航天事业中湖湘作为的肯定与褒扬!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有为的湖南身影闪亮在航天事业一线,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浩瀚的宇宙间划出一道道绚烂的星轨。
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湘潭伢子汤洪波领命出征,与聂海胜、刘伯明一起,成为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首批太空访客。毛主席家乡走出来的汤洪波,长大后终于像毛主席诗词里写的那样,实现“上九天揽月”的梦想,成为湖南“飞天第一人”。
今年5月,搭载天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装载了神舟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6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用于支持空间站在轨稳定运行和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
祖国最南端的西沙卫星观测站密切观测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轨迹,保障“太空快递”顺利送达。其中有3位来自湖南的90后小伙,系统指挥员谢宏梁来自娄底,观测岗位操作手沙广源来自常德,观测站计划部副部长汤余来自岳阳。为了这次观测任务,湖南“三剑客”加班加点鏖战。在任务最后关键阶段,汤余忍着双肾结石囊肿发作的疼痛,坚守岗位,圆满完成任务,被称为“机房硬汉”。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与“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南性格、“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碰撞,激励着一代代湖湘儿女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共同托举飞天梦、中国梦。
“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出舱后,张陆这句航天感悟,道出心系家国、逐梦太空湖南航天人的心声。(记者 姜鸿丽 卓萌 鲁融冰 李杰 刘蓉 通讯员 徐虹雨)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