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天

人民日报航天专题金句干货笔记

时间:2023-05-21 22:09|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②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1.“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中国足迹不断在星际拓展。

  示例: “嫦娥”揽月,“北斗”指路,“天和”遨游星辰,中国足迹不断在星际拓展。融合了梦想和实干、凝结了奋起和荣耀、积聚着创新和坚守的中国航天事业,将迎着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远大目标,向着星辰大海的更远更深处不断进发。

  除了嫦娥、北斗、天和,我国还有“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慧眼”成功观测黑洞爆发,“悟空”获取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天琴”“太极”探测宇宙深处引力波。

  2.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徐徐飘展,向世人展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示例: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我们“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从“飞天圆梦”到“天宫新程”,我们在茫茫宇宙中定位伟大红色航标;从“嫦娥探月”到“问鼎火星”,我们始终秉持着追求真理的坚韧与执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浩瀚的宇宙星空中徐徐飘展,向世人宣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3.到了太空的航天员会“感觉”地球的引力变得微乎其微,祖国的引力却越来越重。

  示例:随着第十三艘神舟飞船飞向太空,航天员第八次飞出地球,中国飞天的足迹不断被刷新。太空距离削弱了地球的引力,却让祖国的引力却越来越重。每一次火箭托举飞船腾空而去,照亮天穹的壮景背后,是千万航天工作者心怀祖国,接续奋斗,是无数中国人为梦想奔跑。

  相关素材:从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中华民族千年飞天圆梦开始至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行了8次载人飞行,19年间,从“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从太空出舱到空间站舱外维修……次次都充满挑战,但也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

  4.飞天揽月看今朝,航天为民看中国。 ——《弘扬探月精神,建设航天强国》

  相关素材: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太空之旅,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稳稳降落在内蒙古预着区域。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嫦娥一号实现我国月球探测“零的突破”,到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我国探月工程不仅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书写了中国的探月传奇,也在实践中凝练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5.九霄逐梦再问天,阔步强国新征程。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相关素材:时隔八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主持的“天宫课堂”——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太空科学课再次唤醒了无数人对宇宙的向往,航天梦、强国梦也随之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示例: 从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瑰丽传说,到敦煌壁画中高飞入云的神女;从屈夫子千古万古至奇之天问,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的凌云壮志……自古以来,浩瀚神秘的宇宙不断吸引着我们去探索,去追寻。如今,中国航天事业昂首迈步,勇攀高峰,让“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梦想照进了现实。“悟空”、“天宫”、“嫦娥”、“墨子”……一个个独属于中国的浪漫符号,就是我们跨越千年的答卷。

  7.从一张张年轻而沉稳,从容而自信的航天人面孔,窥见的是中国航天的精神密码。

  示例: 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能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路高歌猛进,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创造一个又一个让世人赞叹的新纪录?我想,答案就深刻在航天人的心头。从那一张张年轻而沉稳,从容而自信的航天人面孔中,窥见的是中国航天的精神密码。

  相关素材:航天员叶光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叶光富是一名“80后”,是“太空出差”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能够脱颖而出,靠的便是不屈不挠的信念与厚积薄发的奋斗。出身寒门的他,自幼就为自己的飞行员梦想而刻苦求学,终于在高考后如愿翱翔蓝天。2009年,他抓住机会进入了航天员大队,为探索更深邃的太空而不懈努力。

  2016年,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其他国家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与了为期15天、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洞穴训练”。在无声无光、险象环生的地洞中,他和整个团队负重前行,越过悬崖、穿过河流,在圆满完成勘测任务后安全回归。而在备战空间站任务的过程中,航天员需要穿着近500斤的水下训练服连续在水下作业五到六小时,这样的训练,叶光富完成了近30次。

  2021年10月16日,叶光富搭载神舟十三号升入太空,驻留六个月后顺利返航,这是他的第一次太空之旅。

  8.“航天梦”早已汇人伟大的“中国梦”,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惊鸿之笔。

  发射“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巡天”空间望远镜以及“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全面建成井运营中国空间站;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

  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采样返回,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坑飞跃探测完成“嫦娥八号”任务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发射小行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替星深测完成火菜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关技术玫关论证太阳系边际探测等实施方案

  9.飞天梦想不仅点燃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映照着一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示例:顶着大漠的月光,神州十三号火箭蓄势待发。“十,九,八,七……”每一声倒计时响起,屏幕两端的人们的目光就越集聚在一处,心中的热气就多升腾起一分。火焰喷射,照亮天穹,天南海北的中国心随之融聚在一起。仰望浩渺星空,追寻光辉历史,这样一种感受特别深刻:飞天梦想不仅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映照整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相关素材:陆元九:第一批公费赴美留学生,学成后回国积极投身科研事业,作为中国航天自动化科技开创者之一,为“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设作出卓越贡献。2021年6月29日,陆元九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

  示例: 矢志不渝,筑梦星辰大海;踔厉奋发,成就出彩人生。航天成就的伟大硕果离不开千万航天人的深厚耕耘,出彩人生的灿烂前程也不能没有拼搏和奋斗的铺就。只有抖擞精神、奋楫扬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才能让人生的花园永远有鲜花怒放,14亿多中国儿女的鲜花开在一起,就能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奇图景。

  13.航天不是一项时刻位于聚光灯下的事业,无数航天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①名句:船锚是不怕埋没自己的。当人们看不见它的时候,正是它在为人类服务的时候。——普列汉诺夫

  把自已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派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鲁藜《泥土》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撰写了《航天员训练总体方案设计》,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坚持亲身体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天员。

  看到航天员出舱合影中的美丽景象,黄伟芬其实非常羡慕,也想去“飞一飞”,但她很快将这份冲动压到心底。她说:“每个人的使命是不同的。我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航天员,让他们带着我们的梦想、心血去飞行。”

  梁连波: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导弹人才,也是我国第一代航天人。他的儿子直到追悼会上才知道他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关素材:神州13号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创下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记录。

  示例: 百万年前,勇敢者走出洞穴,从此广袤的天地在人类面前铺展开来。从古至今,人类发展的每一步跃进,都离不开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中国航天人勇敢开拓、锐意创新,从筚路蓝缕到勇攀高峰,每一步都是万众瞩目的勇敢者壮举,也让我们拥有了仰望星空的底气。

  16.太空热点话题的背后,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支持,是以星辰编织的梦想纽带。

  示例: 近日,神州十三号安全着陆,引发了人们的热切关注。太空热点话题的背后,正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支持,是以星辰编织的梦想纽带。这又一次证明了:科技是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还在人们的思维领域掀起了惊涛孩浪。“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社。”

  相关素材:忍受那不能忍受的痛苦,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泞,担负那负担不了的风雨,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晨星。——塞万提斯

  探求 寻觅 溯源 探寻 钩深索隐 探源溯流 涵泳玩索 探本穷源 探渊索珠 剖幽析微 研精钩深 上下求索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本,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国科学家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精于钻研、致力攻坚,向全国人民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一一

  中科大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实现500公里级光纤量子通信传输;长征五号、天问一号、北斗三号、嫦娥五号在漫漫太空留下足迹;“奋斗者”号刷新我国载人潜水器“万米深潜”新纪录;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运算速度超越目前世界最快超级计算机……

  历数这每一项新突破,无不体现了中国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对技术进步的坚持。这些卓著成果是国盛民安、民族自信的中流砥柱,彰显着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发展理念,也成为国家实力不断提高的辉煌象征。

  示例: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中,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 。可当我们迈起探索的步伐,生命的广度和厚度便开始不断生长。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它像是可以燎原的点点星火,照亮了被混沌和无知包裹的时代,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熊熊烈焰。

编辑推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