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航天

揽月九天的航天工程其实是个很接地气的行业

时间:2023-05-20 02:03|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继神舟十三号最牛出差“三人组”平安返回、“感觉良好”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又在北京第八十中学,开设航天思政课、分享自己的航天故事。航天工程业已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了国人心中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可上九天揽月,对于普通人而言,载人航天工程可能过于高大上,人口众多的中国也出不了几个航天员。于是就有网友疑惑:航天事业交由科学家就可以了,一个普通人无需了解太多。然而这是典型的认识误区,典型的对于航天事业的一个“小误会”。因为,载人航天工程远远不止将航天员送上天那样简单,其巨大的溢出效应、带动效应的背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以及巨量客观的经济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应用于各行业。就在前几日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发布会上,集中揭晓、系统介绍了航天工程与我们日常烟火的紧密联系,集中说明了这是一项多么“接地气”的行业。航天搭载育种,推动者农作物的改良,对于种业这项事关中国人自己饭碗能否端稳的关键技术,有着极强的推动作用,食品加工、菌种制备、生物制药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初步估算已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再如冬奥运动员的训练装备,也大量采用了航天技术成果,助力一届安全、精彩冬奥盛会的举办。由于载人航天工程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往往能够迸发出闪亮的科技火花,进而形成科技创新的成果,直接应用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当中。

  在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载人航天科技也再源源不断地赋能。很难想象,尿不湿等日常用品都源于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此外,空间蛋白结晶的研究成果,可以对对抗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新药物研发,产生助力。环控生保技术、微重力燃烧机理研究和新材料研究,也能够在人民生活的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计民生。

  2022年之于中国国际空间站意义非凡。将有多大6次的飞行任务被密集实施,发射货运飞船、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发射梦天实验舱......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努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并转化为引领科技进步、服务经济发展、改善百姓民生的科技动力。一项项重大任务紧密衔接、令人振奋。到那时,中国的国际空间站就像一座巨大的实验室,将有许许多多与民生福祉密切相连的实验成果在那里孕育,为百姓生活质量更高、更加美好带来福音。

编辑推荐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