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分析

举例说明 数据分析思维

时间:2023-04-27 11:38|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如果这个数据本身就没有意义,那么“分析”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南辕北辙了。

  所以,这里用同一年内的回国人数和出国人数相除,算出来的所谓“归国率”纯粹是瞎几把算。

  一般国外本科是3-4年,美国的master是1.5-2年,英国及英联邦是1-1.5年,PhD一般要5年。

  根据×××的数据,2015年回国是40.9万,往前推2年,2013年出国人数是41.4万。

  2915年归国率 = 40.9/41.4 ≈ 99%,远高于所谓的“78%”。

  同理,2014年的归国率是 91%,2013年甚至超过100%(可能是由于较多其他年份出国留学的学生在2013年集中回国,导致数据爆表)。

  近几年的归国率均高达90%以上,因此“我国人才流失严重”显然是不成立了。

  所以说,以后数据分析之前应该先动动脑子,不要总想着搞个大新闻批判一番。

  加总后,得到归国人数总计218万,出国人数总计292万(不含2014和2015年),从而得出回国率75%。

  为什么总体只有75%?这和我们计算的2013-2015年的归国率相差甚大。

  分别计算每年的归国率(篇幅原因,取1980年开始):果然,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年份的归国率是非常低的,算术平均数仅为63%。

  在分析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只看2000年以后的数据,2003-2008年出现了明显的洼地。为了找出原因,特别是要规避计算方法带来的错误,我计算了出国和归国人数的逐年增长率(YoY Growth)。数据表明,2000-2002年出现了一波出国的高潮,随后增长率迅速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直到2008年以后才恢复到了20%+的增长率。

  结合平时实际了解的出国人群的情况,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2008年以前出国人群中,本科和博士比例更高,2008年以后则是硕士比例更高。

  因此,2008年以前出国的学生,在国外停留的时间应该更长,我们不妨认为这个平均时间是3.5年,取整为4年。

  重新计算归国率后:结果,不仅2005-2007年的洼地没有改变,还在2002年出现了一波高峰。

  但想要真正透彻地探究其中的原因,只能通过大规模调研的方式询问当时的留学生,显然不太现实。

  2001年,中国发生了几件大事:申奥成功,WTO,APEC会议,因此鼓舞了一批留学生在2002年集中回国效力;

  2004-2008年,国内舆论风波逐渐兴起,各路公知兴风作浪,在2008年到达顶峰,这几年的留学生更多选择在留在国外;

  如果这是一次正式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调研结果进一步分析出留学生回国的驱动因素,进而预测未来几年的归国率。

  算上出国留学有至少2-3年的准备期,那么留学产业每年的基础人群高达150万。

  算上1-2年的准备期,由此可以大致估算求职辅导(针对留学生)的市场规模。

  在实际咨询项目中,一般会首先通过多方渠道验证数据的准确性,然后搭建模型进行深入地分析,当然同样少不了反复验证的程序,结合定性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