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分析

科技产业经济研究的拓展

时间:2023-05-27 11:00|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科技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无论在其基本概念,还是在其理论框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产业经济学因其在经济学上的重要意义,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产业经济:跨学科理论、研究范式与应用》不仅为我们了解研究科技产业经济学提供了多维的视角,还对科技产业经济研究的拓展与学科发展提供了有益帮助。

  《科技产业经济:跨学科理论、研究范式与应用》,隋映辉著,青岛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定价:58.00元

  科技产业经济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主要以科技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实科技经济发展问题的新兴应用理论学科。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隋映辉教授就进入了这一研究领域,并基于不同学科、不同理论对科技发展与产业经济等进行交叉研究、扩展和渗透。先后出版了《科技经济论》、《协调发展论》、《科技产业论》、《科技产业转型》等一系列学术论著。《科技产业经济:跨学科理论、研究范式与应用》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在以往研究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架构与学科体系,打通科技发展、创新演变、产业经济、市场需求及全球化等长期彼此独立的研究领域,渗透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这一具有不同要素、结构、功能及学科领域的两大系统,在经济全球化、创新全球化的“科技产业市场”的交叉、融合和组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视角新颖、系统互动和学科交叉的科技产业经济结构,构成了作为更为系统、更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及其理论框架。

  首先,作者将科技产业经济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领域和系统研究,从新的学科视角寻求全面透彻的理论创新,在前期研究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完善,揭示科技产业发展的各种趋势,将科技产业经济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界面和学科层次。

  全书综合运用了科技经济、科技管理、产业经济、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和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通过对科技产业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分类、梳理和总结,对其理论及实践进行深入论述和分析,全面研究科技产业经济理论及其发展系统。旨在检验和证实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多要素、多领域资源配置、协调发展对科技产业经济的重大作用。通过多学科系统理论的探索、实证分析和经验分析,为完善科技产业经济理论体系提供具有特色和知识价值的结论。围绕着科技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不仅作出最基本的理论分析和系统描述,而且研究了当科技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产业结构和要素使用的最佳配置及其相关的战略政策。尽管科技产业经济这一研究主题同时受到国内外经济、科技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但本书研究既以系统的方式探索了科技产业的内部结构、演化机理、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也重点分析了全球化环境对科技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通过一个多元、开放、系统和独有的科技产业经济理论框架,建立起新的科技产业经济结构体系,以便顺利实现本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其次,作者从理论创新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我国科技产业要素、产业系统、产业战略等,提出了科技产业经济理论架构和分析模式。集中阐释了科技产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

  书中通过全球科技转移路径及标准演化分析,重点研究科技转移与产业经济增长、科技转移与投资结构布局、科技转移与供应链配套、科技转移与转型范例。通过对国内外科技产业高端并购领域梳理,建立符合知识资本价值链的高端并购模型,全面阐述高端并购方式、高端并购流程、高端并购风险管理等运作系统。在对国内外高端并购的案例分析基础上,分析研究高端并购与跨国“斩首”理论及应用政策界限等问题。系统阐释了知识外包内涵,分析了知识外包的动因、特性及领域,探索了知识外包风险管理以及效应等问题。以知识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为背景,重点描述了科技产业品牌的价值特征,探索科技产业的品牌定位、科技产业的品牌标准、科技产业的品牌运作等,通过分解品牌竞争的基本战略作用机理,分析科技产业品牌在市场的集中度和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通过研究自主创新与研发基本内涵,阐释了科技产业研究开发投入与竞争优势,根据产品周期的特征,描述科技产业跨越的阶段性和关联性,探讨科技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等理论。此外,还以科技产业价值链为分析框架,重点建立科技产业集群的链接体系及模型,研究不同科技产业集群的链接机理,探索科技产业集群的链接结构和链接成本。引入生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以科技产业生态价值链为核心的集群循环经济等。

  第三,试图避免西方经济学、科学学等学科理论框架的定制和约束,围绕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实际及理论创新的需要,“以我为主”构建科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

  综观全书,该书不是一种被动解读、推广西方科技经济理论的尝试,或简单移植、照搬西方经济学、科学学等理论,或仅仅以产业经济、技术经济分析及工具性应用为主体的结构体系,而是在保持学科的严肃性与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主要是以作者长期对中国科技产业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的积累为主。其主要贡献有以下两点:一是在国内外科技经济等学科理论及学术成果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到实践以及学科之间的交集和创新,完成科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界定、轨迹描述、理论归结、系统构建、机制运行等一系列研究和论述,力图以科技、经济等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结合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新颖、合理的科技产业经济学框架体系;二是深入挖掘了科技产业经济学学科的专门研究领域或亟待填补领域,开拓了具有持续研究价值和广泛探索的学术空间。

  第四,基于对科技产业经济的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全书在结构、观点、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寻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突出理论新见、系统创新、学术新解和应用价值,而且重视实证分析和样本选择,使之具有学术、研究、教学和应用的参考价值。

  与相关著作相比,本书的理论架构自成体系,突出了知识性、前沿性、系统性、包容性和创新性。首先,在长期研究成果积累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新的理论框架体系,并将科技产业经济的系统结构、发展路径、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政策设计等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进行阐释。从战略层次和应用范畴对知识外包、高端并购、集群链接和系统创新等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归纳。其次,从全球视野,全面考察国内外科技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般原理及动态运行过程。通过考察和分析科技产业经济的特定属性、成长规律及构成要素等,进一步明确科技产业经济的目标行为及运行状态,揭示科技产业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当然,由于科技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时至今日,即使在国内外对科技产业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对学科领域等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本书与传统理论体系、组合视角、分析方法及研究范式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书中或许会产生一些疑义及歧见,一些理论观点、学术见解和研究方法还需要探索,这有待于通过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和探索,使之进一步完善。

  (本文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