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分析

【原创】实际利率、实际工资与经济结构调整 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时间:2023-05-17 17:41|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原标题:【原创】实际利率、实际工资与经济结构调整 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内容提要:在Long and Plosser(1983)的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校准和模拟一个简单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对实际利率、实际工资变化与宏观经济及经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将提高消费占GDP比重,改善宏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将有效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但并不会改变消费投资的经济结构;劳动者报酬增加导致其占国民收入比重上升会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同时在劳动力市场存在价格粘性情况下,实际利率的提高不会降低产出水平,并且有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抓紧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利率是宏观经济和金融活动中重要的变量,它连接着货币因素与实体经济,是货币政策当局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Taylor(1993)根据理性预期模型对西方七个国家数据的动态随机模拟分析表明,实际利率是惟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变量。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将利率水平保持中性,使利率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经济就可以在目标通胀及潜在水平上保持续稳定的增长。理论上讲,消费和投资决策主要是受实际利率的影响,实际利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人为压低利率、信贷配给、外汇管制等赶超性金融政策,但却造成储蓄严重不足、资本匮乏、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恶果。为此,Mckinnon(1973)和Shaw(1973)提出了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指出利率管制使利率过低,致使金融体系和经济效率低下,要想获得经济和金融发展,必须实行以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为此,197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掀起了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浪潮。

  但是,很多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或不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这促使人们在理论上进行反思。Hall(1978)、Jappelli and Pagano(1994)等指出,利率本身对储蓄也存在着方向截然相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实际利率上升对储蓄和经济增长作用可能并不明显。Buffie(1991)也认为,虽然提高实际利率将使资金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向正式金融市场转移,但由于正式市场的准备金限制,信贷供给可能反而减少。因此,收入水平、资本市场发育程度和法治健全等因素,都会影响储蓄形成和金融体系效率。Hellmann,et al.(1997)就从信息不完全的角度出发提出“金融约束论”,指出采取存贷款利率控制、市场准入限制等一整套金融约束政策将有助于经济增长。

  由于对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和提高利率对宏观经济作用理论上的分歧,实证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利率水平升高和实际利率由负转正,因而实际利率与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以Fry(1978, 1997)为代表的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提高实际利率有助于储蓄的形成、投资和经济增长。这些研究往往是针对代表性发展中国家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有的研究存在技术上的缺陷,而且由于样本和变量选择的不同,也有学者得到与之矛盾的结论(如 Khatkhate, 1988)。显然,样本和数据的选取对检验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Galbis(1979)就认为针对拉美国家发现无法证明通货膨胀对实际投资和经济增长有害的检验结果,很可能是由于数据质量存在问题。

  对当前以投资主导的中国经济来说,提高利率似乎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当下,似乎并非推进改革的理想时机。然而,很多国家都是在内部经济增长乏力、外部出现石油危机等巨大压力下,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毕竟,一国不可能同时具备改革的所有理想条件。Ranciere, et al.(2006)的跨国研究则表明,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远大于不利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实际利率升高对我国经济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否给出科学可靠的结论,对凝聚改革共识、推进决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计量经济分析是以结构稳定为前提,利率市场化改革则属于结构性变化。在系统性结构改变时,即使是能够很好解释过去历史的计量经济模型,也不一定能够对未来做出很好的样本外预测和有效的政策制订。最近十多年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成为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分析工具,与传统宏观经济学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将微观基础引入到经济分析之中,以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考察行为主体的决策,模型中各行为主体在决策时不仅需要考虑其行为的当期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来的后续影响。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DSGE模型引入了多种外生随机冲击,并且这些外生随机冲击与行为主体决策方程共同决定了DSGE模型的动态过程。由Kydland and Prescott(1982)、Nelson and Plosser(1982)、Long and Plosser(1983)等开创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被广泛认为是研究宏观经济周期的主流方法。

  本文以Long and Plosser(1983)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作为基础,在DSGE框架下,利用中国现有的数据准确地对包含居民实际存款利率的RBC模型进行校准和数值模拟分析,从而得到更为科学的可靠性结论。本文的贡献在于试图根据严格的理论分析和中国的经济数据,通过居民和企业的最优选择,解释、分析与预测实际利率、实际工资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及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全文安排如下:除引言外,第二部分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和推导;第三部分结合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性述评。

  Friedman(1957)的“永久收入”假说表明,居民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永久性而非偶然所得的暂时性收入,永久性收入增加会通过财富效应提高当前和未来居民消费水平(即同时提高居民当期消费和储蓄水平),由于居民消费的增长大于储蓄的上升,这就会提高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降低投资占GDP比重。这个机制主要是通过实际利率调整得以实现。在Friedman(1957)永久性收入假说的启发下,我们通过Long and Plosser(1983)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在DSGE框架下,对包含居民实际存款利率的RBC模型进行校准并分析居民实际存款利率和实际工资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其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模型主要由两个代表性个体和三个市场组成。两个代表性个体分别是居民和企业;三个市场分别是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劳动力市场,居民决定劳动力供给、企业决定劳动力需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体现为企业劳动力边际成本等于居民实际工资水平;在资本市场,居民决定资本存量供给、企业决定资本存量需求,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体现为企业资本存量边际成本等于居民实际资本回报率;在商品市场,企业利用生产技术、劳动力和资本存量通过Cobb-Douglas生产函数生产消费品和投资品,居民决定消费及投资品需求,商品市场均衡状态体现为单位商品价格等于单位商品边际成本。劳动力、资本及商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企业和居民是市场价格接受者。

  在利用模型解释实际利率和实际工资变动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果之前,首先利用校准的方法获得模型参数值,使得模型稳态水平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并通过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检验模型是否有能力解释我国宏观经济周期中的“典型性事实”。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其可以解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模型稳态方程和在不同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下的模型数值模拟结果来研究实际利率、实际工资变动对宏观经济及其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模型校准过程主要是利用现实中可以观测到的宏微观数据平均值,通过非线性模型稳态方程,计算出模型参数值的方法。按照Kydland和Prescott(1982)的思路,利用模型稳态方程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通过对模型校准的方法获得模型参数值。数据样本期为1996Q1-2011Q4,数据来源为Wind数据库。

  表1和表2分别概括了模型校准后参数值及通过模型稳态方程所计算出的宏观经济稳态水平。首先,根据我国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50%左右,这意味着劳动力在企业生产函数中所占比重为50%。其次,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名义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53%和2.31%,根据Fisher(1930)方程式,这意味着事后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为0.22%。再次,模型假定居民平均劳动时间占总

  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将有效提高居民消费占GDP比重,降低投资占GDP比重,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二是提高实际工资并不会直接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模型稳态方程显示提高居民实际工资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总产出、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水平,但并不会改变消费和投资占GDP比重;三是在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实际价格粘稠性、实际工资可以完全反映实际存款利率变动情况下,实际存款利率上升将使实际工资下降,并降低资本存量、投资和产出。也就是说,在完全价格弹性条件下,虽然实际存款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实际工资下降会抑制消费和产出,其效果大于实际存款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所以,实际存款利率上升会导致产出、消费、投资和资本存量同时下降,这也是符合主要发达国家价格的新古典情形;四是如果劳动力市场存在实际价格粘稠性,实际工资不受实际存款利率变动影响,那么在劳动力供求保持稳定的同时,资本存量和投资水平仅因为实际利率上升而下降,其下降幅度小于劳动力市场具有充分弹性的情况。在既定劳动力市场条件下,资本存量下降将迫使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而维持总产出不变。同时,由于实际工资不变或下降较少,实际存款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水平促进作用大于实际工资变化的抑制作用。所以,实际存款利率上升会产生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总产出不变、消费上升及投资和资本存量下降,这也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不完全的非新古典情形;五是模型动态行为方程显示,利率变化确实具有相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只有居民永久性收入提高,或者实际利率下降足以使跨期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居民的当期消费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六是模型脉冲响应显示,在面对技术冲击时,投资占GDP比重高的经济体波动大于消费占GDP比重高的经济体。由于实际利率上升可以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因而利率市场化可以降低我国宏观经济面对外部冲击时的波动,从而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最后,我们的研究分析发现,提高实际工资水平仅仅会增加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总产出的水平值,只有劳动者报酬的增加导致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才会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简单地认为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本文模型的支持。

  综上所述,由于实际利率对经济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较低的实际利率水平是导致我国投资占GDP比重居高不下,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实际利率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改善宏观经济结构,降低经济面临外部冲击的波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存在工资粘性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条件下,实际利率升高将有助于生产部门效率提高,有效抑制过度投资,并提高消费水平。应当认识到,劳动力市场存在价格粘性主要是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和劳动力供给相对过剩所致,这与很多发达国家的机制并不相同。就我国情况而言,虽然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明显的改变,但刘易斯拐点和人口红利的变化仍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今后应充分利用当前劳动力市场和人口结构的有利条件,抓紧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通过提高实际利率水平促进消费水平,改善宏观经济结构,从而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