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经常陷入情绪问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有问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随便一件小事,甚至是一两句话都可以让自己大发雷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发脾气。
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的合理情绪疗法指出情绪产生的abc模型,a是诱发事件,b是对事件的看法,c是产生的情绪或者情绪导致的行为。
比如你家孩子不听话,你很生气,生他养他辛苦这么多年,居然养出这么个不孝子;
但这中间默认了一个前提:你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当你默认这个前提的时候,即使孩子说的是对的,也是错的。
心理学把这种行为状态叫作定势,如果在有限的经验下产生的定势,大多数时候对事情的发展会产生消极作用。
当你不了解真相还要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强行解释一个现象的时候,大概率会出问题。
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但忍和释放情绪本质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情绪还是那个情绪,当你忍不住的时候将会更加失控。
掌握情绪的关键是改变情绪产生的根源--对事件的看法,也就是埃利斯口中的b(beliefs)。
父母面对孩子顶嘴会生气,孩子面对父母管教要反驳;得到就高兴,失去就快乐。
但只有自己清楚自己的情绪,因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内心真正开始难受起来的;
这种不愿意承认的本能反应,就是情绪产生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捕捉并承认自己产生情绪这件事。
比如因为当下的生活受到了挫折就感觉此生无望;不会洗衣做饭就认为自己今后无法正常生活。
绝对化要求以个人的观点为出发点,要求自己或别人必须做到目标,或者默认某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并对此深信不疑;
这类情绪化的本质不是在跟某个人或某件事作斗争,而是在跟自己的这种绝对化信念做斗争。
过分概括化则是以偏概全的由个别推导出一般的思维方式,比如根据自己失败的人生经历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孩子经常犯错就认为他朽木不可雕也。
比如当你受到自己糟糕至极的情绪影响,开始认为怀疑余生,开始一蹶不振的时候,可以回过头来重新链接一下,过去的不成功人生经历,和现在的一蹶不振是否有必然联系。
当你要求自己或别人必须做到某些事的时候,是不是曾经没有发生过做不到的情况。
当你主观判定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结论?这个证据是否可靠?
你希望自己可以很好的控制情绪,但这件事并不会因为你的希望必须发生,事实是即使你很努力的做过,也有可能会失败。
方法和理论都有其范围适用,如果你尝试一种方法之后没有效果,既不能证明你不行,也不能证明方法不行,很有可能是方法对你而言不适用;
就好像苹果手机的充气头不能给安卓手机充电,但它们都可以给各自对应的手机充电。
合理情绪疗法中有个技术叫作“停留于此”,意思就是当你处于自己抗拒的情景中时,不急于寻求一个答案,而是尽量让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以对抗逃避行为。
比如面对其他人的诋毁,污蔑和攻击的时候,尽量不去反驳,保持这种被攻击的状态。
所有的技巧最终都要落实到事情的解决上,找出事情的真相才是最终目的,管控情绪是为了更顺畅地还原事情的本来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掌控情绪并不是完全抹杀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让自己的情绪变得可控和合理。
当你完成了一系列情绪管控之后,需要反复评价自己的情绪,以保证自己情绪的合理化。
如果你最后重新评估自己的情绪,依然发现有不合理的情况,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对发生事件的看法,重新修正。
越是有深远价值的事情就越是难以一蹴而就,这本身就属于埃利斯提出不合理信念的一种,在你尝试用这种方法管控自己的情绪时,注意自己是否因为急于求成引起负面情绪。
任何习惯都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条件反射,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对改变自己的情绪有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实践,直到自己形成内隐记忆,不用刻意保持。
最后,控制情绪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加沉着冷静地处理好事情,并不是为了控制情绪而控制情绪。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