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欢迎访问伴佳68(www.banjia68.com)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分析

【银河晨报】413丨宏观:物价整体低迷货币空间2季度打开——3月CPI、PPI分析

时间:2023-04-13 08:33|来源:网络|作者:小编|点击:

  4. 银行:社融连续超预期,居民部门信贷显著改善——2023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

  5. 汽车:批发复苏推动销量同环比回升,低基数效应下车市复苏态势有望延续

  物价3月份继续疲软。3月份CPI同比0.7%,环比-0.3%,CPI环比继续下行,符合季节性特点。3月份较低的CPI变化显示我国消费仍然较为低迷,尤其是商品类消费的萎靡并未停滞。

  本月CPI和翘尾水平同时回落。CPI环比下跌幅度属于正常范围,3月翘尾水平仅有1.0%,属于较低的水平。3月CPI同比保持较低的水平,但核心CPI小幅上行核心CPI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但3月份比2月份并未有明显的收缩。3月份食品类商品环比下行,非食品类商品平稳整体商品价格中蔬菜和猪肉下滑速度最快,食品类价格下行幅度仍然属于正常水平范围之内。消费品价格下行,服务类价格上行服务类价格回升有限,消费品市场显示出疲软的状态。

  需求疲软拉低物价,2季度陷入低点。4月份翘尾水平在0.3%,同比预计在0.2%左右运行。2023年全年物价可能低位运行,2季度物价处于低点,预计在0.5%左右,全年物价水平在0.8%左右。

  从1季度来看,2023年全年可能处于低通胀水平。(1)2023年基数水平较低;(2)疫情后需求缓慢回升,供给超过需求,对物价带来冲击;(3)2023年1季度显示服务类价格的恢复也较为缓慢;(4)房价-房租-工资螺旋在2023年仍然难以建立,对物价推动有限。

  开工季出厂价格环比平稳,2季度压力加大。3月份PPI同比-2.5%,环比平稳。PPI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环比保持平稳,3月份生产高峰下下游产品出厂价格疲弱。2季度生产淡季价格承压,预计在-3.1%左右。

  PPI可能下半年开始回升。(1)下游开工稍有好转,黑色系产品价格可能有所回升;(2)国内需求回升,带动终端产品价格小幅上行。预计4月份PPI环比仍然回落,同比水平在-3.2%左右。2023年PPI预计在-1.3%左右。

  对通缩的担忧加大。3月份CPI环比下滑,PPI环比平稳,这都显示了终端需求的疲弱。3月份为生产旺季,上游和下游产品价格仍然以回落为主,进入淡季后,出厂价格仍然疲软。居民物价2季度也较为低迷,服务类价格仅有微弱涨势,商品价格回落。

  2季度货币空间打开,下半年物价回升。2季度物价水平较为低迷,为央行打开了货币政策空间,2季度货币政策仍然可以期待。下半年物价可能回升:(1)1季度超量的信贷和社融资金会带动需求上行;(2)居民正常需求仍然在缓慢恢复过程中。

  贷款上行带动社融超预期走高。2023年1季度社融总体数量和同比均大幅走高,表内贷款、表外融资、政府债券融资共同拉动社会融资上行,直接融资则出现同比明显下滑。整体来说社会融资和信贷在1季度均表现超预期,实现了开门红。经济恢复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同时发力,融资市场表现火热。

  本年度贷款和社融仍然正增长。央行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以及我国2023年预计在5%左右的经济增长,2023年全年新增社融预计在33万亿以上,即新增社融同比增速约在4.6%左右,社融存量规模同比增速约在9.8%,新增信贷在23万亿左右,新增信贷增速约在8%左右。

  企业贷款和居民信贷环比均上行,信号较为积极。2023年3月份新增信贷增速继续上行,居民信贷环比大幅上升,房地产消费回升较为明显,短期消费和经营贷预计同步回升,但居民长贷回升需要再观察1-2个月。企业短贷和长贷额度继续上行,基建、制造业投资以及房地产资金需求均推动信贷上行。贷款的上行会在未来稳定经济增速。

  M1、M2增速小幅回落。3月份M1、M2增速环比均回落,M1回落幅度更大。M1显示企业资金紧张程度,虽然M1有所下滑,但3月份除了企业资金进入定期存款外,也显示了企业投资活跃度的恢复。3月M2总体增量5.94万亿,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基本与M2增量持平。宽信用仍然持续,实体经济的资金虽然比2月份略差,但是仍然处于较宽松的状态。

  社融和信贷高增速难以持续。3月份新增社融和信贷增速均出现高位回落,与经济增速相匹配的稳定的货币政策下,社融和信贷增速再向上的空间较为有限。预计信贷全年超过23万亿,增速达到8%左右,社融增量达到33.5万亿,预计社融存量增速在9.8%左右。1季度的信贷占了全年信贷额度的43%,社融占了全年的39%,挤占之后3个季度的信贷和社融额度。

  货币数量创新高,价格工具使用推后。3月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央行强调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相机抉择。3月份居民信贷大幅恢复,企业信贷创出新高,而信贷的上行对经济的影响需要时间。2季度如经济恢复不顺,例如五一和六一八消费不及预期,央行会考虑使用价格工具。1季度创新高的信贷规模使得央行在等待其对经济推动的效果,这意味着价格工具使用时间更可能在下半年到来。

  社融:好于预期。3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社融增量53800亿元,市场预期44200亿元,同比明显多增723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39502亿元,同比继续多增7211亿元。企业部门整体表现依旧亮眼,3月继续大幅多增9306亿元加速社融回升;居民部门继续修复,3月保持多增4908亿元,但政府部门转为小幅少增1052亿元。

  企业部门仍是贷款的主要贡献部门:中长贷同比多增7252亿元带动整体中长贷大幅多增9865亿元,企业短贷亦多增2726亿元,但票据融资继续压缩至少增7874亿元,幅度较上月扩张。

  居民部门融资需求显著改善:同比来看,居民中长贷及短贷均保持多增,尤其是中长贷修复明显,多增幅度较上月继续扩张翻倍至2613亿元,短贷亦保持同比多增2246亿元;从当月值及环比来看,居民部门贷款当月值较上月大幅上涨,中长贷及短贷分别从863亿元、1218亿元上行到6348亿元和6094亿元,且均创下往年同期新高,显示疫情扰动已经基本消退,居民需求已经强劲回升,信贷“企业强、居民弱”的结构已有所改观。同时1-2月房屋销售数据的转好也说明楼市出现明显回暖,居民购房融资需求改善,继续观察后续房地产销售数据结构和改善可持续性。

  货币供需:社融-M2剪刀差略收敛。M2同比增速较上月小幅下滑至12.7%但仍在历史高位,社融-M2增速差略回升至-2.7%,显示财政投放较快同时实体融资需求走强,后续融资需求改善二者剪刀差有望继续收窄。

  对债市而言,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实体经济回暖态势明显,房地产销售或已现拐点,后续随着宽货币逐渐转向宽信用,债市利率仍面临压力,但国际市场波动,风险偏好收敛,债市将维持震荡格局。

  新增社融表现继续超预期,增量仅次于1月。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高于4.5万亿元的预期值[1],同比多增7235亿元。截至3月末,社融存量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5%,较2月进一步回升。

  信贷增长动能持续强劲是社融高增主因,表外融资亦有所改善。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5万亿元,同比多增7211亿元;新增外币贷款427亿元,同比多增188亿元,新增政府债券6022亿元,同比少增1052亿元;新增企业债融资3288亿元,同比少增462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14亿元,同比少增344亿元;新增表外融资[2]1919亿元,同比多增1784亿元。其中,新增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1790亿元,同比多增1503亿元。

  居民部门信贷改善明显,企业贷款稳健增长。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优于2月增速;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分部门来看,居民部门信贷显著改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创年内新高。3月单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1.24万亿元,同比多增4908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6094亿元,同比多增2246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6348亿元,同比多增2613亿元。企业部门贷款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3月单月企业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2.7万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726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2.07万亿元,同比多增725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687亿元,同比少增7874亿元。非银机构贷款减少379亿元,同比少减75亿元。

  流动性整体较好,居民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3月,M1和M2同比增长5.1%和12.7%;截至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73.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3月单月新增存款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其中,居民部门新增存款2.91万亿元,同比多增2051亿元,新增企业部门存款2.61万亿元,同比少增456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412亿元,同比少减13亿元。

  社融信贷持续超预期且结构进一步优化,并未出现票据冲量的现象,显示实体融资需求逐步回暖,同时居民信贷对整体信用的负面影响消退,按揭与消费实现改善,总体利好银行资产端扩张。我们继续看好银行板块投资机会,关注一季报披露窗口期,优选区域资源禀赋突出、信贷增长动能强劲的城农商行,同时关注地产链修复和零售业务布局领先的股份行估值修复机会。个股方面,继续推荐宁波银行(002142)、江苏银行(600919)、常熟银行(601128)、招商银行(600036)、平安银行(000001)。

  乘联会发布2023年3月乘用车产销数据:当月零售销量为158.7万辆,同比+0.3%,环比+14.3%;批发销量为198.7万辆,同比+9.3%,环比+22.9%;产量为207.9万辆,同比+13.8%,环比+24.9%。

  低基数下车市弱复苏,降价促销的带动作用仍需进一步观望。2023年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158.7万辆,同比+0.3%,环比+14.3%,在去年3月上海疫情影响导致的较低基数效应下,同比微幅改善,环比增速水平则偏弱,大力降价促销尚未带来销量的明显提升,车市观望情绪加重,复苏仍处于较弱水平。厂商批发销量198.7万辆,同比+9.3%,环比+22.9%,经销商信心更强,复苏态势显著快于零售。从结构看,(1)3月豪华车零售27万辆,同比+17%,环比+35%,缺芯问题改善,豪华车市场持续走强;(2)自主品牌零售77万辆,同比+2%,环比+9%,自主品牌份额为48.8%,较2022年同期提升0.7pct,自主品牌领军者比亚迪产销同比分别+96.73%和+97.45%,继续引领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向上。(3)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4万辆,同比-9%,环比+11%,其中德系份额21.9%,同比+3.2pct,日系份额16.0%,同比-4.4pct,美系份额10.0%,同比+0.1pct。

  燃油车促销暂未对新能源车销量形成压制,但新能源车集中度有所提升。3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4.3万辆,同比+21.9%,环比+23.6%;批发销量61.7万辆,同比+35.2%,环比+24.5%,表现好于行业。3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为34.2%,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3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回升至11家,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80.7%,其中比亚迪(20.6万辆)继续领跑,特斯拉中国(8.9万辆)销量高位企稳,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从车型看,3月纯电动批发销量45.3万辆,同比+22.1%;插电混动销量16.4万辆,同比+92.1%。从结构看,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批发渗透率46.4%,豪华车为36%,主流合资仅3.7%。其中A00级批发销售5.7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13%;A0级批发销售13.3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29%;A级份额24%,各级别电动车销量相对分化。

  整车端推荐广汽集团(601238)、比亚迪(002594)、长安汽车(000625)、长城汽车(601633)等;智能化零部件推荐华域汽车(600741)、伯特利(603596)、德赛西威(002920)、经纬恒润(688326)、中科创达(300496)、科博达(603786)、均胜电子(600699)、星宇股份(601799)等;新能源零部件推荐法拉电子(600563)、菱电电控(688667)、中熔电气(301031)、拓普集团(601689)、旭升集团(603305)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芯片短缺带来产能瓶颈的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盈利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

  业绩稳中有升,新能源新签合同增长83.9%。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63.9亿元,同比增长13.7%,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2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12.5%,业绩稳中有升。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0490.9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9910.1亿元,同比增长23.7%;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43.1亿元,同比增长20.1%。工程建设业务细分来看,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实现高增长,新签合同额3550.1亿元,同比增长83.9%,占比达33.8%,较上年提升11.7pct;传统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2492.5亿元,同比增长23.9%,占比达23.8%;城市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121.6亿元,同比增长23.1%。

  海外占比领先,有望受益“一带一路”十周年。2022年,公司海外新签合同金额为2397.9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达22.86%,位居八大央企第一。其中,“一带一路”沿线.8%。在传统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境外签订罗马尼亚克卢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站、刚果(布)穆哈拉水电站及配套输变电项目等代表项目;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境外签订了越南天富海上风电项目、哈萨克斯坦杰特苏州水光储一体化项目、南非1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等;在城市建设方面,公司境外签订了阿联酋阿布扎比AlFalah区域及AlRaha岛房建项目、斯里兰卡南亚东盟国际经贸文化服务中心、马来西亚海事局行政综合体等项目。“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公司有望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基建等领域的项目合作,海外业绩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

  借力资本市场,加速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2022年,公司通过子公司分拆上市、启动A股再融资,发行高速公路类REITs等举措,借力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公司凭借在电力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牵引、工程总承包固有优势,将新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等绿色低碳业务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新能源业务。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抢占新能源资源。2022年公司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1624万千瓦,同比增长39.8%,累计获得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3013万千瓦,投资建设的广西崇左一体化能源基地一期、湖北宜城中分散式风电、广东汕尾海上风电等项目相继并网发电。

  预计公司2023年营收为4249.06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为90.18亿元,同比增长15.48%,EPS为0.2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11.42倍,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发布年报,22年营收2.43亿,同比增长9.35%,归母净利0.97亿,同比增长0.38%,EPS为1.14元。

  外部环境冲击,22年经营表现偏弱。22年公司生产经营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高温限电、疫情防控等特殊时期的生产仅维持基本水平,市场开拓无法展开,年末客户回款也受到较大影响。公司22年实现营收2.43亿元,同比增长9.35%,归母净利0.97亿元,同比0.38%。

  分业务看,受益于产能扩张,公司可靠性检测筛选收入2.23亿,同比增长24.35%,DPA收入0.037亿,同比增长1.07%,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收入0.14亿,同比减少63.23%。

  单季度看,公司22Q4营收0.42亿,同比下滑31.8%,归母净利0.15亿,同比下滑39.9%,外部环境冲击影响明显。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公司23Q1经营将迅速恢复,收入端有望增长25%以上。

  毛利率下滑主因在成本端,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公司22年毛利率68.16%,同比下滑6.48pct。究其原因,随着产能扩充和募投项目推进,检测试验设备和检测人员大幅增加,导致公司营业成本端上行,具体表现为人工费用增长39.51%,制造费用增长42.9%,但受诸多不利外部因素影响,收入增长不及预期,导致公司毛利率呈现下行趋势。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下滑是暂时的,后期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

  股权激励落地,公司发展如虎添翼。公司3月10日以35元/股的价格向50名核心骨干授予78万股限制性股票,总股本占比0.78%。2023-2026年需分别摊销费用1159.61、725.94、291.01和43.47万元,2023年股份支付费用占2022年归母净利润的11.96%,影响较为有限。本激励计划对公司发展的积极效应明显,计划考核指标为:以2022年业绩为基数,剔除股份支付影响,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40%、80%、135%,即1.36/1.75/2.28亿元,考虑股权激励费用影响后,归母净利为1.24/1.68/2.39亿,三年复合增速35.1%。未来两年,随着复工复产叠加供给侧产能释放,公司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构筑技术壁垒,保持市场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测试程序2.8万多套,检测适配器1.8万多套,行业内名列前茅。公司经CNAS认可的检测项目共计565项,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检测服务能力。我们认为公司正努力构筑技术壁垒,提升核心竞争力,保持市场优势地位。此外,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延伸布局环境和电磁兼容检测,预计2024年投产并贡献收入。产品矩阵扩张助力公司快速可持续发展。

  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上市融资的先发优势,公司产能快速扩张已在路上,未来2-3年将极大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60/2.61/3.66亿元,三年复合增速55.7%,成长性优异,EPS为1.60/2.61/3.6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7X/23X/16X。2023年末,我们给予公司40x估值,目标市值100亿,维持“推荐”评级。

  本文摘自:中国银河证券2023年4月1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银河证券每日晨报 - 20230413》

  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20%及以上。

  谨慎推荐: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超越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20%。

  中性: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相当。

  回避:指未来6-12个月,公司股价低于分析师(或分析师团队)所覆盖股票平均回报10%及以上。

banjia68.com 版权所有 | 备案号:鲁ICP备2021038504号-2

365整形网 济南seo 铭月心得 济南网站建设 方舟号